放农忙假
十二三岁读初中,大多数事情忘得差不多了,人也是,记不住名字,想得起的都是一张张笑脸。
按岁数还应该算做儿童,但不管怎么说,毕竟中学不兴系红领巾了。课程也从语文算术音乐,改成了数学、工基、农基、政治、英语、体育。现在的童靴不明白吧,工基就是与工业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农基就是与农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要学的杠杆原理,以至后来的工厂里造的拖拉机的曲柄连杆、功能原理,只有工厂里才会有用,当然是工基。化学里才有的氯化铵、氨水浇在农作物上,跟在城里还要凭票挑的粪确实不一样,长得嗖嗖的;还有920,不仅是万能农药,就连人吃了随便什么病都包好,当然是农基。
现在工基、农基这些词儿没人用了,知道的人也不多,不提及的话大多数经历过的都想不起来,更不用说开发软件的年青一代。不信?就没有一套汉字输入法是联想的,试试?那时的英语怎么看怎么都是高度扯淡,除了郎来福、朗朗来福,什么都不知道,以至于以全优成绩顺利毕业后还争论不休,究竟是26还是28个字母(还有说是31个的)?
不过,那个时候有个好处,各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农村同学,在农忙的时候学校就要安排放农忙假,好让在学校读书的娃儿们回家帮忙。我们班三个还是四个记不起来了,名字是一个也叫不出了。不过他们的相貌都是呼之欲出,彷佛就在眼前。
哦,对了,那时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有学工、学农劳动课,各有一周左右的样子。学农课基本都跟放农忙假连在一起。那个时候农村不像现在全凭化肥农药种子,人家生产队经佑庄稼可是按照千百年传下来的规矩,什么农时干什么,绝不雷池半步。即便是冬天农闲时,也要安排修水库之类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基础设施建设。
上半学期的农忙假和学农课就是割麦子。收麦子的时候,学校联系了某个生产队,老师们每天带着一群十二三岁的学生去。那个时候的季节,该出太阳的时候,太阳一定在天上,该是下雨河里涨大水的时候,麦子一定收割归仓完毕。不像现在,一会儿这儿遭受风灾,一会儿那儿遭受雹灾,都没听说过。到了地头,人家生产队长早把镰刀准备好了,咬着叶子烟杆过来,笑眯眯的吩咐那几块地就交给你们了,小心割了手。
一般的,人家队里就是象征性的给你们就几小块地,给你们玩儿。人家正宗收麦子的社员,负责的才是大片大片的麦地。镰刀不会使,割破手是常有的事。好像有规律似的,割破的基本都是小手指,我就是。
但凡哪个割破手了,总是引来地头里女社员的一片笑声。这不算糟,恼火的是麦芒刺得手臂满是红疙瘩,痒得不得了。还有,稍微割上几分钟,腰就酸,直嚷腰杆痛。农家大孃又是一片笑声,说是娃儿家家的,哪来腰杆?
在上午火红的太阳升到正上方时,任务就差不多了。小河沟边洗洗,老师吩咐几句,男同学们头顶上乌黑的白衬衣,女同学们戴上草帽,一群一伙的散去。

2014.06.0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