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混合所有制

(2014-04-10 19:47:45)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经济杂谈

说说混合所有制

    在公有产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就是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以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未必能够如人所愿。当务之急不在所有制,在于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的重心做必要的调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公有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初衷,在于从强化产权约束入手,增强企业活力。实际的情况是,产业本身已经老化,姑且不说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诸多不公正和贪污腐化,私有化(可以这么叫的话)本身也没能救得了大多数企业。

    肇始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揭示了在全球资源错配背景下的超杠杆特征。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去杠杆过程中,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强大的科技支撑,他们迅速的在复苏。产业创新力不足、严重依赖于过度金融杠杆的国企,在全球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举步维艰。

    更要命的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严重依赖土地开发,房地产业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了所有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此大的经济背景下,国内资源配置的倾向性错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纠正起来困难重重。

    国内宏观经济调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各种贸易壁垒名义下的保护主义抬头情况下进行,内外的困难可以说比任何时候都大。然而,没有大的宏观政策调整,就不可能有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况且,目前的模式也走不通了。

    在微观经济层面,大型垄断企业面临的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代理人严重过度的自我激励甚至贪污腐化而缺乏应有的约束,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有利可图的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又进不去(年年发非公经济多少条就是明证),引发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

    在当前重中之重是,宏观经济政策在去泡沫化的同时打破一切垄断,让所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向民间资本开放。双管齐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建立起资源配置的导向始终都有利于创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体制。也就是从严重依赖土地开发,走向引导资源自动向有利于自主开发配置的创新型体制转变,而不是在微观经济层面做文章。

    即便是微观经济层面,在国有经济的委托——代理体制和机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情况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企搞所谓的混合所有制只能是一厢情愿。

    在目前,混合所有制救不了宏观经济,更救不了国企。

说说混合所有制

                                                       2014.0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白颊噪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