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未动,房价先行,就像股票似的,听水响。其实,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就大的方面来说,不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南城市群、西南诸多城市群一体化都是发展的方向。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首先是产业的定位,发展重化工业为主的地区,一定要集中,集中才能集中治理。我们现在吃尽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等的苦头,等着各地自行治理,整个社会成本高的不得了,实践证明并不可行。发展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没有强大的以高校为主要的智力支撑,没有一定的智力集中度,各地弄的那些高科技园区都是一厢情愿。
其次是城市化水平,倒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摊大饼,是指有相应人口集中度、并有着与此相适应的教科文卫体布局,以及相适应的服务业经济支撑的城市化。现在各地自行发展的这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行业,多半由于集中度不够造成极大的浪费,或者效率不高。
再次是最为重要的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没有这些环绕城市群的生态屏障,为城市群提供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所有的“模式”最终都会走向衰败。
这些都是常识。
城市群一体化既然是方向,多年来为何进展不大?理由多得不得了。现行的财税转移支付制度客观上是在鼓励功能区的区别发展,但是别忘了,各地财力高低还是最终取决于开发程度。也就是说,一直都是鞭打快牛,牛都累得不行了,快没开发价值了。
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划来实现一体化看来是唯一可行的路子。就像我们所在地的川南城市群,上升至国家战略都两年了,文丝未动。提出这个课题就更早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专门课题研究,必要性,可行性弄了一大堆,没谁说这个方向不对,大会小会都说好,可就是难以推动。
研究来研究去,核心问题实际上就一个,位子。一体化势必减少层级,减谁呀?谁都不会干。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见官升半级。就像重庆直辖的时候,大家都升官儿,顺利得不得了。
以川南城市群为例,上升为副省级单位,大家都升官儿,保准顺利,干净利落。京津冀不好说,已经是正省级了,只有把划过来的部分都升半格,可以说,几乎没阻力。
克服了本位主义,功能分区就好说了,都是一家人,都在一个锅里盛饭吃,积极性就不会差。那时,水源地保护问题,雾霾治理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问题,医疗教育布局问题,等等等等,统筹起来集中用力,一切迎刃而解,至少要少走很多弯路。
一体化发展,在现在而今眼目下,不是单一经济问题,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个官僚体系支不支持的问题,随你信不信。
这么严肃的话题,随便说说。

2014.04.0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