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实际上是一种作风
少年时代唯一不禁止的是毛著和鲁迅,无奈基础太差,大多看的二通二通的,不过有些典故看过一遍就忘不了。
记不得是哪篇文章了,鲁迅就说过关云长面如重枣,不知重枣为何颜色。一般的理解,古人神话关云长的威猛,除了标志性的美髯(太忙,或者没有吉列或飞利浦极不方便无心插柳?),形象上自然是长期征战,留下的风餐露宿(那时没小汽车)印记,面如重枣了——比一般的枣子那种红黑都还要红黑。
微服也是鲁迅调侃过的,懒得考证出自哪一篇,大致意思是卑微百姓平常的的着装吧。现在时兴收藏,考证的书籍也多得不得了,加之古装剧深入人心,知道古时着装可不像现在,是分层次的。朝内几品官员,从头饰到佩戴丝毫马虎不得,更不要说衣服款式了。一不小心雷池半步,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进入现代了,官员们的着装早就没有“制度”规定了(除了手表、皮带、眼镜、皮包等等自选动作),看不出来谁官大谁官小。不过,古时的礼仪还是变了个花样,让人一看便知是谁。警车开道,提前造型,清场,悬挂标语。。。。。这叫与人不同,要的就是这范儿。
不打招呼不安排造型去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其实,衣服到也没换,就叫微服。好笑得很,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有身份的,穿着越是“微服”。那乔布斯,扎克伯格,穿着个大裤衩子、沙滩鞋就去出席国际会议;奥巴马居然在极为严肃的场合身着T恤也没见掉价儿。说远了,京城大机关,西装革履的倒是不必在乎,那些身着“微服”的往往是大的不得了的。
了解民间真实生活,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那些官场威仪扔一边儿去,也别弄那么多记者,你自如老百姓也自在,当然听的见真话,自然就微服了。现在流行这个,叫转变作风。
2013.05.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