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与精兵
(2013-02-20 14:13:16)
标签:
时政杂谈 |
分类: 时政杂谈 |
状态与精兵
一般来讲,没过正月十五,都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记不得有多少年了,过完春节大假都要对机关事业单位明查暗访,看看劳动纪律怎样,反正每年都有一批倒霉鬼给逮个正着。
老机关经验丰富些,早上按时到岗,把桌子上弄得日理万机的样子,串门讲笑话,说点儿天气好娃儿乖发大财之类的增进革命友谊,其乐融融。即便家里有什么事儿,没关系,给办公室同事说一声,自然会有人打马虎眼,只是下班前回来点卯再准点离开(窗口单位5:30—6:00是高危期)。
经验之谈吧,倒霉的反到是那些平时顶着干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吧,一般不太注意小节,不太会造型装样子。都知道节后几天,一般没什么急事,更明白领导也是人也要过节呀,正事儿一般走不动。习惯性的大而化之随随便便,往往给逮个正着。
都是老做法了,还不用说现在抓作风,更是要查。突击检查的结果很是让领导为难。抓着的往往都是好儿童,偷奸耍滑的倒成了好人。还不是批评批评,充其量发个通报以儆效尤。再找个时间,亲切地拍拍肩头嘱咐几句,你怎么这么傻呀,以后注点儿意。干群关系立马就像鱼水般亲密啦。
从报纸上看到今年给逮着的,都是些违反上下班纪律的,跟状态根本没关系。状态是什么?是在干工作时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干工作的效能与效率。
有多少机关多少岗位,不用说过节,就是平常也没多少事可干。说起来重要得不得了,离了地球都不转。正儿八经的裁撤掉那个机关那个岗位,可能还少耽误事儿。检查的就知道依次点卯,在那儿正襟危坐幸福的回忆节日期间同学聚会的,你该不是认为人家在思考国家大事吧。
作风建设不是装样子走过场。机关事业单位要有事干、干有用的事。机构改革改一次膨胀一次,人浮于事都成了常态,都忘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职权法定。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都没有存在的合法性,这些单位只要有人就会无事找事,这些单位效率越高越坏事。
直观的理解,检查“状态”可不是检查劳动纪律。要把状态提起来,就要清理机构、人员设置,大幅裁撤冗员,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个萝卜一个坑,职责清楚了,再去说状态不迟。
没有精兵,哪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