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的
(2013-02-07 16:52:48)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过年吃的
我们成家以后,因为家属都是南方人,入乡随俗吧,过年吃的逐渐从饺子主打,红烧肉、花生米陪同,与时俱进成标准南方习惯了。但年三十儿和大年初一的饺子,再怎么改,肯定还是主打。
饺子这种食品太科学。肉和菜与粮食都在一起,单吃、下酒均宜,绝不会因饮酒过度,吃完年饭肚子还是空的。不用考证,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大,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南方人空肚子喝酒怎么练得出来?)。剩下的凉饺子,吃的饱饱的小孩儿们,根本不用筷子,直接用那黑爪子,一会儿一个,一大盘用不了多会儿就没了,吃不够。如果正好小孩儿们约好上街溜达,饺子还在,晚饭用油煎一下,金黄金黄的,说不定做菜的就给米西完了。
南方过年的菜品太复杂,不容易掌握。我们算是半路出家,只能说个大概。
卤排骨,香肠,腌腊猪耳朵猪香嘴,麻辣鸡,冷吃兔基本上是凉菜的标准配置。酒斟满先敬老人,依照排行辈分逐次敬,然后相互敬,这算是预热酝酿情绪。蒸菜按以下基本原则掌握:透明的腊肉片儿,百吃不厌的酱肉,完全出蒸出了油的烧白(扣肉)、肘子,海带丝儿打底的清蒸全鸭,衬上青幽幽豆苗儿的巴巴肉酥肉汤,毫无疑义是锦上添花。哦哦,口水直流,容在下歇息片刻。
凉菜、蒸菜上齐了,依照正规路数,该上烧菜了。指导思想是这几样应为必备:红萝卜(不是北方的胡萝卜)烧鸡公,就是家境再不济,不上有点说不过去;小时候的正规儿歌就有“红萝卜珉珉甜。看斗看斗要过年”。豆瓣泡椒全鱼,选用的是一斤左右的“鸽子鲤鱼”,说是年年有余。肚条儿,心片儿,海米,菜头青笋片儿一锅烩的三鲜简直让人心旷神怡。当然,酒也微醺啦。
前边都是过门儿,上饺子啦,这才进入主要工作部署。前边说过,主旋律饺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再此按下不表。当然,南方人也要照顾周全,上米饭!什么下饭?当然是炒菜。呵呵,不说大家都猜出来了。藠头回锅肉,蒜薹牛肉丝,青笋鳝鱼永远是首选;辅之以小煎鸡杂,葱爆鸭丝,鱼香肉丝,清炒素菜;配搭姜豆豉,跳水咸菜,哎呀,都是佐餐佳品。饺子就酒,越就越有,气氛完全烘托出来啦。好,心满意足了。
且慢!还有老母鸡炖的黄澄澄的鸡汤压阵。眼见香味儿四溢的鸡汤,酒足饭饱,不由得叹口气,轻呷几口,慢慢溜缝儿。
下午,小孩儿们一群群漫天的玩儿,大人们百分之百的搞赌博。这差不多就是我们这儿的过年,当然主要是说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