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即将来临?
表哥房叔相继倒台,喝彩声一片,反映了大多数人对身边贪腐的不满;此前的重庆揭露出来的问题,暨于期望的高层精英也不怎么样,让人失望;加上李春城的事儿还在查,不免要问到底怎么啦?一连串的事儿,撇去个人色彩,有什么规律吗?
在经济领域,一方面市场的力量和范围在扩大,另一方面党政官员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支配资源的权力,而受到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制度的安排,使最接近权力主体的人以最低成本和在最短时间聚敛大量财富而成为公害。
还有就是在政治领域里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政治领域的不透明,对官员的任免沦为过场,这种在制度上的安排,使得官员实际上只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官员掌握稀缺资源的投入产出相当合算,买官卖官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得以盛行。后果在于官场上出现了一种“逆淘汰”机制,一大批行为端正、作风正派、富有良知的官员心灰意泠。
腐败总是与稀缺资源的垄断权相伴而生。什么领域的资源越稀缺,垄断程度越高,哪个领域就越腐败。从上世纪80年代倒卖重要生产资料的批文,炒卖外汇额度,乃至九十年代的不规范土地批租,到工程建设领域,再到买官卖官,莫不如此。
经济领域里的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永恒的存在。面对稀缺,是让市场机制说话,还是回归到计划体制,后者带来的灾难使我们记忆犹新,历史选择了效率更高的市场经济。当前的腐败现象是扭曲的市场机制的产物;贪腐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扼制腐败要求停止改革,向行政主导的回归。从源头上反腐败的基本途径在于以破除垄断为特征的深化市场化改革。
政治领域里的“资源”稀缺也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是让制度说话,还是继续人身依附关系。后者已经证明而且现在正在证明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十八大选择了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人民性”安排。当前从作风建设入手,强化制度层面约束,反贪腐从行政领域逐渐扩大到执政党内部,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从源头上反贪腐,在于“一切违宪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反贪腐不能靠情妇反目,家中失窃。更不能靠官员“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血雨腥风式的内斗。一方面“不管涉及到谁”,主动抓大案要案取信于民,这才开始,另一方面,抓作风建设反特权,建立“休想做官又发财”法治化秩序,这就是规律。
暴风雨不会来,但雨会很大,会淋得有些人非常难受。
2012.12.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