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脚本
二十年周年校庆
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壮丽的诗句,不仅镀亮了古老的云梦大地,同时也激动了年轻的安福新镇。
临澧县城安福镇宛如一颗七彩明珠,诗意地镶嵌在川流不息的湘北黄金通道上,安福大十字街口中心文化广场上,临澧藉文学大师丁玲塑像朝南坐落。她那慈祥而期待的目光,永远深情地注视着翻天覆地的祖国,注视着日新月异的临澧,也注视着她眼前风华正茂的临澧县实验小学。
历来备受关注的临澧县实验小学啊,20年来,你在进行一场怎样的实验?校园的一花一草能回答,“实小”人的一颦一笑能回答,校长周乃恒的一招一式能回答:这里进行的是一场破蛹成蝶的实验,是一场点铁成金的实验,是一场播种太阳的实验,更是一场阳光下激情行走的实验!
一、金色编年
自1988年秋诞生在老城郊外一片荒草泥塘,经过短短20年的涅槃嬗华,今天,临澧县实验小学已成为湖湘名校中的翘楚。走进临澧县实验小学,您可以很快用双腿丈量出她的纵深和宽度,然而,徜徉在她那贮满校园文化精髓和教育教学智慧的所在里,您就会感到她的深邃和宽广,竟同碧空中的阳光那样难以度量。让我们带着欣喜、带着探寻,走进她发展成长的初速期、常速期和加速期吧!
1988年至1990年,这是实验小学草创成型的初速期。实现三个“从无到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光点。第一年,首任校长陈集中带领40多名教职工艰苦创业,实现了占地5125平方米、建筑2000平方米新校园的从无到有;首期630余名学生的朗朗书声,宣告了城关三校办学历史的从无到有;第二年,继任校长周乃恒胸怀壮志,殚精竭虑,使得“年仅一岁”的城关三校破蛹成蝶,直属于县教育局的临澧县实验小学从无到有、应运而生。
九十年代的临澧县实验小学进入了提升办学水平的常速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完成从单一普通教育,到融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模式的跨越;硬件配套建设、教育管理改革、德育文化创新是成为这一时期的部交响。
为实现硬件建设配套,在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学校先后筹资300余万元,建成了特殊教育楼、科教综合楼、新教学楼、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和校园电视台、多媒体电教室、幼儿园、舞蹈室、音乐房、美术室、医务室等重要设施,配套了中心花园、校区花坛、主体雕塑、校训墙、知识窗和文化走廊等,装备了藏书3万余册的图书室、可容200读者的阅览室、拥有80台电脑的微机室、价值42万元的仪器室等等。功能上实现“普、特、幼”兼容,在全县小学中,率先实现了硬件一流化。
实验小学积极解放思想,力行改革,打破铁饭碗,九十年代初即启动了教育内部改革,实施校长负责制,制定并实施了《各类人员岗位考评办法》等制度;同时努力完善常规管理,配套和推行《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教师低职高聘实施办法》等制度,有效调动了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扎实提升。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学会做人”为要务,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通过学校党、政、队、师“四配合”,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课堂、环境、活动“三融通”,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举止文明、行为美善、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1999年至2007年,是实验小学激情行走的加速期。突出科学发展,更新质量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大步向“教育强县”战略目标迈进,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跨世纪以来,实验小学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改革力度,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本”理念,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教育教学引路人,实现了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的新跨越,并打造了一大批现代教育技术品牌。
教育科研方面,临澧实验小学除继续扬常规管理“五管五查”之长外,更着力倡导和鼓励课题研究,先后成功实施了《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研究》、《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思维》等多项课题研究。
教育技术创新方面,临澧实验小学始终立足自身传统,坚持“环境”、“电化”、“网络”、“特长”四个教育共同起飞。在此期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双向控制的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中心电教室、多媒体电脑语音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1000M校园网、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安全监视系统等现代教育设施。2007年,学校率全县之先完成学生课桌椅全面更新,传统的木制课桌从此便淡出实小历史舞台。
激情行走二十年,今昔弹指一挥间。现在,临澧实验小学校园面积已从20年前的5100多平米,扩充到近20000平米,建筑面积已从约2000平米扩展到近9000平米,办班规模已从12个扩大到28个,学生已从630余人增加到近2000人,教职工已从40人发展到146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临澧县实验小学的核心理念;“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已成为临澧县实验小学的最高追求!
二、激情团队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临澧县实验小学二十年传奇史,不能不引发人们动情的追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实小”为什么这样强?校长周乃恒分析学校发展内因时说:“如果没有实小教职工这支团结拼搏、锲而不舍、勤奋探索、无私奉献的激情团队,是绝不可能写出如此壮丽多姿、辉煌灿烂的办校历史的!”的确,临澧实小教工团队是一支特别能营造壮丽风景的队伍。
曾记否?“实小”气势恢弘的“八百工程”曾唱响三湘,那源于传统的刀、剑、拳、脚,那赏心悦目的琴、棋、书、画,还有那龙腾虎跃的跑、跳、掷、投,汇成了一派“快乐大本营”的壮阔情景,围绕素质教育的“英才计划”,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特色。
曾记否?“实小”与时俱进的教学教研探索一直保持着丰收大户的态势,在专业追求上,实小教师个个不甘落后,他们坚持“一周一堂研究课”,“一人一项教改实验”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和敢于创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论。常教常新已成为“实小”课堂的特色,常研常立更是“实小”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不懈追求,也正是在如此勤奋和敏锐的探索中,“实小”铸成了自己办学质量与教育科研的精彩华章。
曾记否?“实小”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对现代学校的舞台做了充分的拓展,扎扎实实地把社区和家庭两大教育角色推到了育人前沿,真正构建起了“三结合”的德育文化新模式、新生态。
曾记否?“实小”的明星风采始终闪耀在临澧教育星空。1995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现场花落“临澧实小”,1997省中小学劳动劳技课现场会依然花落“临澧实小”,1997省中小学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现场会还是选择在“临澧实小”,1999省“普九”巩固与提高工作现场会仍然选择了“临澧实小”,2005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又毫无悬念的敲定在“临澧实小”。
好戏连台的“临澧实小”啊,人们无法不对你那支神奇的主演团队产生强烈的好奇。领衔导演这一出出壮丽活剧的校长周乃恒是平凡的,但更是执着的。19年来,他忘我工作、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善于建树。因此他一身荣膺了国家级骨干校长、省市县名优校长、省小学特级教师、市县拔尖人才、省市课题专家、国务院专家津贴享有者等多项殊誉。
副校长黎松十六年如一日,把校园当家园,视事业如生命,不愧为全县中小学德育星空的一颗明星。副校长刘军在艰苦的服务岗位上,积极作为,被视为校园平安与师生生活的守护神。教务主任胡菊香管理上严肃公正,学习上锐意进取,努力撑起了教学业务管理工作的半边天。
出色的班子必然带出杰出的团队。现在,实验小学90名专任教师,本、专科以上学历人数达7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达73人,各类荣誉教师多达数十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2人,省小学特级教师2人。“乐业、敬业、园丁、进取和奉献”等“五种精神”,已成为这支团队的突出特质。
周兰英老师以其教育教学上的高超能力、水平与业绩,光荣跻身于湖南省小学特级教师和国务院专家津贴享有者行列。
蒋小华以埋头苦干著称,曾荣获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辅导员、县十大敬业爱生标兵、县十佳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吴俊兰、余金英、孙四英、沈淑兰、陈冬秀等老师是坚守“实小”20年,无怨无悔争贡献的创业功臣。梅华、印山红、叶玉华、徐伍英、汪平、吴元珍、周小春、杨永红等老师都曾在班主任岗位上坚持10多年如一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深受广大家长与学生的爱戴与敬重。
王春华、胡明惠、王玉娥、王朝霞等老师也都是一流教学能手,均曾在全市教学比武中夺得一等奖。
大队辅导员马小菊老师曾光荣出席常德市第五次少代会,被授予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光荣称号;在2007年全省小学教师教书育人风采大赛中,她又凭借实力夺得一等奖。
有“实小马俊仁”之称的体育老师汪毅不辞艰辛、呕心沥血,带出了一支支连续夺魁的小学生体育运动队。张玉贵、舒孝良夫妇所带篮、排球代表队曾勇夺县中小学球类运动会的桂冠。
音乐教师罗恒是一位小学文艺教学上的“摘星手”,她带领的文艺代表队多次力拔全县头筹,2007年全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文艺晚会唯一特等奖又被实验小学收入囊中。
美术老师肖惠、詹艳艳把心交给书画教学事业,带领临澧实小的孩子们夺回过3项国家大奖、12个省级一等奖、28个市级一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常德市十佳书画培训单位。
幼儿园园长欧春香老师全身心呵护关爱幼儿,与全园同事倾情投入,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工作成绩突出,赢得了广大家长的普遍赞誉和信任。
用“群星灿烂”形容临澧实小教工团队是非常贴切的,他们中的邹红艳、赵碧桃、杜双喜、李惠君、张群志、刘定玉、李音、文惠敏、李美英、韩桃凤、易先琦、袁明明、杜金平、石珍秀、欧小燕等各具色彩的名字,也都刻进了临澧实小的光荣史册。
三、阳光收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年的执着追求,临澧实验小学已是一所集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的“十大明星学校”等60多项市、省和国家级荣誉于一身,汇“利用多媒体,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自我转变”等80余项市、省和国家课题研究成果于一室,被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等多家媒体十多次重点报道,引起省、市、县主要领导高度关切,并使山东、江西、河南、河北、广东、湖北等省以及湘潭、株洲、益阳等地100多个参观学习团体慕名而来的名优学校。
临澧实小的师生永远难忘:1997年2月,时任省政协副主席龙禹贤视察临澧实小,在该校特长教育生动场面的感染下,龙主席即兴挥笔,写下“素质教育满园春,桃李芬芳遍地红”的题词。同年12月,时任副省长的唐之享同志特地前来视察临澧实小的“特长教育”,欣喜之余泼墨挥毫“精心办学,为国育才”。2005年8月,时任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满怀赞赏地考察临澧实小的德育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2007年6月,市委书记武吉海等领导同志再次亲临“实小”考察,对其办学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临澧实小的历史永远铭记:
2001年4月《湖南工人报》登载的《打造学校快乐大本营》;2001年9月《湖南工人报》刊登的《百名巾帼乐创建
教书育人竞风流》;2001年《湖南教育》第17期刊登的《特长教育的一朵奇葩》;2002年2月《湖南日报》刊载的《这里有座艺术宫》;2002年《湖南教育》第2期刊登的《43个班组成一个快乐大本营》;2005年《湖南教育》第12期刊登的《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临澧县实验小学校本教研成绩斐然》;中央电视台则在《神州风采》栏目中,对临澧实小给予重点正面报道和充分肯定。
临澧实小的史册永远镌刻:自1998年以来,临澧实小连续18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学赖宁先进单位;1994年,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7年,被授予全省百佳文明卫生单位荣誉;1999年,被评为常德市首批名优学校;2000年,被评为全县第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县唯一的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县唯一的省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和全市第一个的省级“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全县唯一的常德市“十大明星学校”;2006年,临澧实小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县唯一的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教育的根本诉求,在于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实验小学的最大收获,在于那一茬又一茬阳光青春的优秀学生。实小的学生历年在全县各类重大活动中出尽了风头,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20周年的铜像揭幕仪式上,文学巨匠丁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以及每年的临澧县春节联欢晚会上,都曾闪亮登场,展示出实小少先队员夺目的光采。实小的学生历年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8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60人次,省级156人次,市级4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荣誉评定中,共获奖3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3人次,省级45人次,市级280人次。艾力曾勇夺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湖南赛区唯一的满分奖,后来成为1998年高考全市理科状元;汪筱曾筠、徐洁表演的双人舞获省“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金奖,小学毕业时分别被中央民族大学和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择优录取;体育特长生黄悠然被拔尖到临澧一中,在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摘金夺银,2006年被破格录入北京大学;实小优秀学生龚仙蓝拔尖到一中后一路高歌,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实小32班班长雷尉(雷秉林)在2007年高考中大显身手,考入清华大学;朱烨、周慎、胡安琪、张环宇等100多名实小优秀毕业生在后来的高考中表现出色,先后被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
四、结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实不断昭示:建设没有终点,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十七大”描绘出了更加宏伟的建设蓝图,湖南“教育强省”的伟大部署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正如县教育局局长刘开明同志日前对周乃恒校长所说的那样(同期声):“实验小学过去的确取得过十分骄人的成绩,但是那都已经成为历史,真正重要的还是今后。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加抓牢发展机遇,确实把握明天,努力做好‘人本’教育的大文章。实验小学更应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跨越,争做临澧‘教育强县’的排头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