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场镇(四)——新场大街掠影、洪福桥、第一茶楼、奚家备弄

标签:
文化 |
上海新场镇(四)
下图:新场古镇街景。
http://s16/middle/48c01cbfgbab239b8e42f&690
下图:新场大街上一家“兰花花”画室,由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凹平先生题字。
http://s10/middle/48c01cbfgbab24333dbd9&690
http://s8/middle/48c01cbfgbab23daa1837&690
http://s8/middle/48c01cbfgbab247e93737&690
下图:在洪福桥上拍摄洪福港河流两岸的景色。
http://s5/middle/48c01cbfgbab2572ee504&690
http://s12/middle/48c01cbfgbab25ba8b1eb&690
下图:洪福桥北头的街景。
http://s10/middle/48c01cbfgbab265e8c749&690
下图:“第一茶楼”边上的铭牌。
http://s16/middle/48c01cbfgbab26d39ccaf&690
下图:洪福桥保存至今的话也有500年历史了。可惜因为上世纪60年代,为了便于两边居民的出行,把当时的桥面放平,近两年才修复。但桥中央这块风水石(指下)确实是当年的那块镇桥石,所以说,这块石头也有500年左右的历史了。桥下流淌的河流就是新场四大河道之一的洪福港。
http://s4/middle/48c01cbfgbacf5117dd73&690
http://s7/middle/48c01cbfg7911d975ada6&690
下图:桥上留影:背景为“第一茶楼”。
http://s15/middle/48c01cbfgbab28672f1fe&690
下图:“第一楼茶园”初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据说是新场古时五大姓(张朱叶闵周)中的富户周肃清所建。初时是平房,清宣统年间才改建成三层,三十年代初开设书场。因该楼高度和热闹系当时新场之最,故称“第一楼”。那时底层为饭店,二楼为茶园兼书场,三楼为艺人的卧室。2002年5月,第一楼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2004年抢救古茶楼,重新展现当年的风采。现在底楼是书场,二、三楼是茶园。
http://s5/middle/48c01cbfgbab2604e9024&690
下图:12时49分走到一个挂有:“奚家备弄”字样的门口,感到好奇,便走进去探望。在弄内锻炼身体的阿婆看到我张望拍照,她大概经常看到一些拿着相机探古访旧的人,估计我也属于此类人员,便热情地告诉我:“里面很深,还有好多老房子。”
http://s3/middle/48c01cbfgbab28d5ce6a2&690
http://s13/middle/48c01cbfgbab2929f089c&690
http://s13/middle/48c01cbfg7911dc41629c&690
http://s9/middle/48c01cbfgbab2a64488a8&690
http://s10/middle/48c01cbfgbab2ab568749&690
http://s11/middle/48c01cbfgbab2b0f5d4aa&690
http://s16/middle/48c01cbfgbab2b53ba45f&690
http://s13/middle/48c01cbfgbab2bc1b346c&690
http://s4/middle/48c01cbfgbab2c35d1d03&690
http://s11/middle/48c01cbfgbab2c9b5a6da&690
http://s9/middle/48c01cbfgbab2ceb3d418&690
下图:原路返回,在弄口向外拍摄:亮光处为新场大街。
http://s13/middle/48c01cbfgbab2d1a8b7ec&690
下图:12时55分走出奚家备弄。从墙上的电表看出,现在里面住了好多人家。
http://s3/middle/48c01cbfgbab2d9f3e6e2&690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