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坡遗址》教学设计

(2018-06-11 16:08:50)
分类: 教学设计

《半坡遗址》教学设计

西安综合职业中专  李坤宁

授课专业:旅游管理

授课年级:一年级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陕西》

授课课题:《半坡遗址》

课程标准:简述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半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饲养的禽畜产品、制造的陶器,半坡聚落概貌,以及半坡居民的彩陶艺术。

    2.通过比较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实物图片和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特点,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半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与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以原始社会主要史实为主,要使学生了解半坡聚落原始居民,通过了解他们的原始生活情况,总结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学生对于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师主要在于对知识的梳理,要让学生学会系统的有逻辑顺序的认识一种文化和了解一件史实。但对于对比总结相同点还是有些难度的,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本节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比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在清楚知道半坡聚落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同时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对原始农业文明特征的概括。

【课时安排】

    一节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钻木取火》微课视频,了解史前人类是如何进行钻木取火的,感受远古先民生存的不易,通过微课对即将学习的半坡遗址内容有一定的概念。

[导入新课]

轻松一刻:播放视频《疯狂原始人》片段。

    师:虽然这只是一段搞笑的动画,但其中也有很多原始人的生活特征,比如过着群居的生活住在山洞、打制石器、去打猎、捕鱼遇到怪兽等等,在看动画的同时大家注意到动画里的人物自称自己是什么人吗?他们自称为穴居人,在考古学上,穴居人所处的时代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历史再不停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称它为新石器时代,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原始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如何生存?如何居住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历史长河,领略当时人类的智慧。

[正文授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地图,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地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迹分布图”和“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这两幅地图,并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读历史地图的方法:看题目;看图例;看地名、方位;找图的总体特点。

教师总结:共同点是还是依水而居;不同点,范围更加广泛,遗址分布距离也更加紧密。

师:之前远古人类囿于环境恶劣,不得不过着群居生活,因为人群分布的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势必会增加,渐渐出现了氏族和聚落。

那么什么叫“氏族”?什么叫“聚落”呢?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两个名词,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群体,叫“氏族”;早期人类的定居地,叫“聚落”。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姓氏的人住在一起叫“氏族”,多个氏族聚居在一起,叫“聚落”。

    氏族,又叫氏族公社,根据男子和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母系氏族公社以女子为中心,山顶洞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是母系氏族的代表。父系氏族以男子为中心,大汶口原始居民就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

    师:我国进入氏族聚落阶段以后,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加广大,从图可知,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主要学习的内容。

    师:半坡遗址博物馆就在我们西安灞桥区,有没有去过的同学?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的见闻?那么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下半坡聚落,请大家打开课本p52,阅读课文半,找到半坡聚落距今的时间、地点,还有当时的半坡居民住什么、吃什么、用什么,一会儿请同学回答。

    板书:半坡聚落

    半坡聚落指半坡遗址生活的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前,是黄河流域的聚落代表。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十余里的灞桥区半坡村,前临浐河东岸,背靠白鹿原,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适于农耕。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这是他们的住所。在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表明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还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成为彩陶。

    找同学回答问题,讲解ppt,通过图片解释“半地穴式”、“粟”、“磨制石器”,比较“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的不同,解释“彩陶”。

    半地穴式:所谓“半地穴”就是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在地下的土木合构建筑。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用火烧烤使其变得坚硬,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冬暖夏凉。

    “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的不同点:a、使用时间不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b、制作方法不同:打制成型——打制成型后还要磨去不必要的棱角;c、劳动效用不同:粗糙难用——精致好用。

    "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由于当时窑室封闭的不够严密,陶土中的氧化铁得以充分氧化,因此成品多成红色或红褐色。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后我们再一起通过视频走进半波遗址博物馆,加深对半坡聚落的认识。

    播放视频《西安半坡博物馆宣传视频》

    设计意图:以视频加深印象,使学生对半坡聚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半坡遗址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课后作业]

1.制作一副完整的植物印染作品

2.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半坡博物馆

【板书设计】

                           半坡遗址

                                          

纺织业        种植业         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装饰品        饲养业           陶器

植物印染    打猎捕鱼采摘


授课课件展示:

http://s7/mw690/002OBih6zy7lb40BBVc06&690

http://s14/mw690/002OBih6zy7lb40CujHcd&690

http://s15/mw690/002OBih6zy7lb40zL0q7e&690

http://s1/mw690/002OBih6zy7lb40JYYM00&690

http://s2/mw690/002OBih6zy7lb40N7nX21&690

http://s15/mw690/002OBih6zy7lb40PDHg3e&690

http://s9/mw690/002OBih6zy7lb41drJud8&690

http://s11/mw690/002OBih6zy7lb41az1w6a&690

http://s7/mw690/002OBih6zy7lb41kXye66&690

http://s16/mw690/002OBih6zy7lb41moeH0f&690

http://s14/mw690/002OBih6zy7lb41pbnDed&690

http://s2/mw690/002OBih6zy7lb41tKNj91&690

http://s3/mw690/002OBih6zy7lb41va8O22&690

http://s3/mw690/002OBih6zy7lb41zHNg52&690

http://s1/mw690/002OBih6zy7lb41AB7q10&690

http://s3/mw690/002OBih6zy7lb41wR5U12&690

http://s1/mw690/002OBih6zy7lb41GMYU00&690

http://s6/mw690/002OBih6zy7lb41I2qhd5&690

http://s15/mw690/002OBih6zy7lb41MB0aee&690
http://s3/mw690/002OBih6zy7lb45FnJo22&690

http://s12/mw690/002OBih6zy7lb45GMzx1b&690

http://s3/mw690/002OBih6zy7lb45EwpQ92&690

http://s12/mw690/002OBih6zy7lb45PD9V7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