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诗选之四

(2012-07-10 14:43:29)
标签:

王阳明

选读

分类: 认识王阳明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此诗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根据《阳明先生年谱》记载,正德十年乙亥(1515),“立再从子正宪为后。正宪,字仲肃,季叔易直先生兖之孙,西林守信之第五子也。先生年四十四岁,与诸弟守俭、守文、守章俱未举子,故龙山公(华)为先生择守信子正宪立之,时年八岁。”(《阳明先生年谱》)嘉靖五年丙辰(1526)十一月,五十五岁的王阳明喜得贵子,初名正聪,七年后改名正亿,为继室张氏出。

 

    江上望九华不见

五旬三过九华山,一度阴寒一度雨。

此来天色稍晴明,忽复昏霾起亭午。

平生山水最多缘,独此相逢容有数。

人言此山天所秘,山下居人不常睹。

蓬莱涉海或可求,瑶水昆仑俱旧游。

洞庭何止吞八九,五岳曾向囊中收。

不信开运扫六合,手扶赤日照九州。

驾风骑气览八极,视此琐屑真浮沤。

    此诗作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上年八月,王阳明因平定南赣诸寇和宁王朱宸濠之功,升位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兼巡抚江西。

    九华山在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王阳明生平多次到过九华山,第一次在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第二次第三次均在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王阳明全集》中收有多首直接吟诵九华山的诗篇。

http://s8/middle/99c5f0acg7a0b98b359d7&690
                                                                          安徽池州青阳九华山

 

    啾啾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此诗作于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此诗作于正德末年或嘉靖初年。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六月,王阳明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王阳明结束多年的江西生活,便道省葬,嘉靖元年壬午(1522)二月,父亲王华逝世,王阳明丁忧在越,之后赋闲在家,直至嘉靖六年丁亥(1527)五月,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征广西思恩、田州。碧霞池,在浙江绍兴王阳明故居王衙府第内,王阳明在越期间,曾和弟子们一起在这里赏月论道,不亦乐乎。

http://s6/middle/99c5f0acgc473fe7e31b5&690
                                                    浙江绍兴王阳明故居旧址门前王衙池(碧霞池)

 

    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

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此诗约作于嘉靖三年甲申(1524),王阳明在越。香炉峰,在浙江绍兴城东南隅,为会稽山别峰,峰高 354 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故名,峰顶有香炉禅寺,这里既是进香圣地,也是览胜之所,站在峰顶,作三百六十度环视,能轻松看到四周如诗如画的山色美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萝石即董澐,号萝石,自号从吾道人,浙江海宁人,为王阳明的忘年之交。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版《绍兴县志》卷之三·地理志三·山第29页“会稽山”条下附录此诗,“曾从”作“会从”,“幽怀”作“幽居”。

http://s10/middle/99c5f0acgc4740567bd59&690
                                                                                浙江绍兴香炉峰

 

    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殷勤莫愧别离筵!

    此诗约作于嘉靖四年乙酉(1525)左右,据《阳明先生年谱》记载,是年九月,王阳明归姚省墓,在姚期间还定会于龙泉山之中天阁,讲授心学大义。此诗或是王阳明与绍兴弟子小别时所作。

 

    平八寨

见说韩公破此蛮,豼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此诗作于嘉靖七年戊子(1528)七月。嘉靖六年丁亥(1527)十二月,王阳明命暂兼理巡抚两广,次年二月,王阳明平定广西思恩、田州之乱,兴思、田、南宁学校,七月,袭八寨、断藤峡,破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