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试题命制理论的心得体会

(2014-06-05 09:52:44)
分类: 教研活动

学习试题命制理论的心得体会

靳立娟

仔细拜读了有关试题的含义及其命制的报告,感受颇多,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一些想法,先整理整理如下:

     哪些内容是试题可以考查到的?以前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模糊的,平时真的没有去深究其边界在哪里?这次专家强调了试题的评价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试题的功能更多是考查对知识的再现理解和对方法的迁移应用,这是试题最能容易实现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知识是学不完的,方法是永远受益的”。与考查对知识的再现理解相比,新课程试题更提倡对方法的迁移运用的考查。这体现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是试题评价的重点。对于方法的迁移运用的考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它是建立在学生对方法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运用。对于方法的考查,试题命制的难点在如何创设全新的“刺激情景”,否则就不是考查迁移层次了,就有可能考查识记层次。

     虽然“知识是学不完的”,但是有些知识还是必须学的,没有必要的知识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因此,认为新课程弱化对知识的考查是一种误解,只是我们要如何科学地考查。在实现试题对知识的再现理解的这一功能时,我们必须考虑几个问题:要考查哪些更有价值的知识?哪些知识是需要再现,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记忆无穷的知识,我们必须去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如对生命发展所需的常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核心知识等。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必须旗贴鲜明地让他们“记”下来。因为记住这些内容,学生至少记住一些常识,这也是有些开卷考的科目又回到闭卷考的原因。而且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学生就谈不上如何运用。

    此外,试题考查情感、观念、意识等内容,听起来很“新课程”。回想以前一些经验,觉得试题在实现这一维目标很难很难,甚至开始有点怀疑这种可能性。这次,终于从专家那边得到了答案。专家一再强调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在新课程刚开始,也有很多命题在这一方面做了偿试,最后基本是以“贴标签”而告终。学生能不能“对语文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对语文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珍惜资源”、有没有“爱护环境”,对他们情感不是他能写出来就算数,更多地通过行动来评价(只能用档案袋来评价,这是另话了)。钱伟长老先生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因此,情感教育是最需要培养的。但是很遗憾,我们不能考查情感教育的成果,就不能通过“考试来引领”。这也就是应试教育最要命的危害。为了补救这一问题,试题命制唯有在情境的教育性作文章,精心挑选有较高教育价值的情境作为命题素材(这只能试题额外的附加值)。虽然试题不能评价情感目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三维目标是不能割裂开,情感目标可以为其他两维目标提供动力支持。因此,我们希望教育不要太过于功利,“不考的就不教”,老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学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成为不但具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