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济 |
CZH:
。缪达尔“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即所谓“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尽管该原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但由于它把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因果联系,并在分析经济因素时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成分。
理解评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导致经济政策有良性发展也有恶性发展。投资能带来需求的累积发展,也能带来过剩的累积发展。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指从一个动态的社会来看,社会经济各有关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积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因素的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积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所以,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趋于均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动,不是简单的循环流转,而是具有累积效应的运动,是一种“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CZH: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在《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一书中,缪达尔指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就是两个互为因果的因素:白人的偏见和歧视,使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而黑人的贫困和缺乏教育,又反过来增加了白人对他的歧视。缪达尔还把这种循环因果发展的趋势分为上升循环和下降循环两种运动形式,在运动着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影响着与它有关的其他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形成上升的、或者下降的积累循环因果的变动。例如,不发达国家贫困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改善他们的营养和教育状况,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能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反过来,贫困者的收入水平下降则使其营养和受教育水平下降,从而使劳动生产率下降,结果收入水平进一步下降。从最初的收入增加(或减少)到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或减少),这是一个因果循环,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循环,而是具有累积效应的循环
评论理解:科技教育投资会带来累积循环发展。
CZH:
1957年缪达尔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概念,用来说明国际间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所谓扩散效应是指一国(地区)的某一地区由于某种原因(如交通便利或享有特殊优惠政策)而创办了许多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这一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向周围地区扩散和辐射,因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这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中心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上升的循环累积过程。所谓回波效应是指某一地区的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其他地区经济的衰落。例如,人才、资金、技术纷纷从落后地区被吸收到经济发展地区,从而使发达地区的经济更加发达,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越来越不发达,这就产生了一个下降的循环累积过程。
理解与评论:积极的累积循环发展可以看作是与形式逻辑的符合,消极的看作是与辩证逻辑的思维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