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蕴含在端午节里的情怀

(2023-04-03 14:50:57)

那些蕴含在端午节里的情怀

 

窗外的阳光稍稍有点热烈,并不妨碍我们对五月这个节日的期盼。又是粽叶飘香时,我们抚今追昔,既享受美好亲情,又纪念忠直先贤。端午从汩罗的波浪里款款走来,恰似那一滴翠绿的浪花,流淌并滋润着中华锦绣大地。

——题记

一条鱼的端午

屈原纵身一跳,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节日。这个节日,注定与汩罗江晶莹剔透的水有关。
  汨罗江,接纳了一个伟大的灵魂,江江相连,水水相通。远在川东的小城,嘉陵江畔,没有锣鼓声声催促,没有点点烟火牵绊,人们,从十里八乡,从田埂地头,从课桌书案,有序的集结。
  龙舟竞渡,是家乡独有的特色。从课本里认识屈原那天起,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个“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于是,端午节,因了屈原,深沉而凝重。追逐龙舟,幻化成一种生动的力量。
    熙熙攘攘的端午,在人群里,我想做一条鱼,在嘉陵江,养育我的母亲河里游来游去。在屈原的灵魂里,遥望菖蒲和艾叶在高高的门楣沉默的姿势。
    龙舟的舞台是大江,桨儿飞,浪花舞,仿佛楚歌弹奏的暴风雨,湿透写满江面的《离骚》,一闾大夫在江水里吟唱了千年,龙舟汉子们的船歌雄性而阳刚,只为屈原应和一个亘古的音符。
    在江水里活了千年,在人们的心里活了千年,在喧器的龙舟会上,我愿是一条小鱼,在端午的河流里流泪,为如今的阳光明媚的日子干杯。

 

今天,我在回味一段温暖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说来惭愧,明白这个常识是我上学以后。我出生于70年代,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小时候,我的注意力全在粽子上,平日难有鼓励肠胃蠕动的美味佳肴,而这一天,可以大快朵颐奶奶和妈妈也许给我说过屈原,也许没有。但可以肯定且惭愧的是,我没能记住。       

我一直记得,那一天,粽子的清香弥漫在田间院落,空气中飘荡着欢声笑语。远远望去,家家屋顶飘出的炊烟,也是我心仪已久的颜色。

整天忙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脸上,全是笑容。大人们放松的心情带给孩子们是更疯狂的玩闹。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小时候的快乐都是不需要理由的。端午节就是快乐的催化剂。

包粽子的芦竹叶子,生长在田边地头,更多的时候,是在水边看见它,这种叶子包裹的粽子,清香宜人。还记得街上有卖粽叶的,但我们家不用买,奶奶总会挪动着她的小脚,带上我们去采。粽叶的清香、翻滚的麦浪以及游走的蓝天白云和奶奶的背影,定格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五月,家家户户的门前,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一个里面盛着泡着糯米的大盆,左手握着卷成圆锥形的粽子叶,右手舀糯米放入其中,再用一根筷子舂着被粽子叶裹着的糯米。一边舂一边添加糯米,直至差不多时,再小心翼翼地用稻草,细棉线等把紧紧地裹着糯米的粽子拴好。至此,包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每当此时,弟弟和我也抢着要包,一边包粽子,一边玩闹,将米洒到处都是,妈妈的斥责,奶奶高高扬起的手臂,迟迟没有放下来。

 如今,那份儿时节日的欣喜已被成长的年轮逐渐,但是故乡的节日,依旧让人怀念,粽子依旧清爽可口,太阳依旧炙热似火,麦浪依旧在故乡随风翻滚,布谷依旧在那片乡村尽情欢唱,如果不是日历告诉我,我会继续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漫无目的的游走。

现在想来,对我而言,端午节承载着生命中最温情的记忆。那些童年的时刻,就这样一点点被唤醒,温暖人生的旅程。所谓节日,就实现了一种传承,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飘着粽香的记忆,都会刻骨铭心。

当然,上学以后,纪念屈原的端午也深入了我的骨髓,也读懂了屈原诗句里面的家国情怀。端午节的粽子吃在嘴里,爱国爱家的情怀留在了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