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

《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峰峰矿区万年学校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四年级英语课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本课题研究,由促进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关键词:思维导图 四年级英语课堂 应用
一、问题提出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英国管理学作家 Dr Tony Turrill说:“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现行的小学冀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材,历年来使用效果还不错。但中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大量依靠死记硬背,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形成了所谓“学困生”。以我校四年级(1)班为例,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中,好中差生比例为3:4:3,语境的缺乏,学习方法的不当,让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对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教师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让学生接受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方便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的冀教版教材是中加英语语言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每册书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我想,如果让每个单元之间知识形成知识链,必然使学生对整本书有了整体的理解,形成清晰的脉络,学生记忆和理解就会起来相对容易。如果每个单元内的知识也形成清晰的脉络,每个单元的学习也会轻松很多,而不是盲目的死记硬背单词。试想一下,经过这样系统的练习和提高,学生一定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英语能力。
将思维导图有效地运用于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四年级英语每个单元上适用的思维导图,让每个单元内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能记会用。
2、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四年级英语教材四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形成思维导图,进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研究,由促进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二、概念界定:
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四年级英语课堂:特指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时上课的目标、内容、过程、效果、氛围等一切和课堂有关的要素。根据英语新课标要求,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英语会话习惯和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是如何学好基础单词和句型。小学四年级属于学习英语的低中年级,构造完整知识建构,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取得良好课堂效果。
3、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是指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到四年级英语课堂上,经过反复探索研究,找出适合四年级学生适用思维导图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鉴于此,我将课题界定为《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指导四年级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合所学英语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英语知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探索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的应用方法。
四、研究内容:
1、四年级英语课堂现状调查研究
对四年级英语课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此现状的原因。
2、指导四年级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习英语的方法研究。
指导学生怎样将所学英语知识转化为思维导图,将关键词及分支抽出来用图标表示,并加以艺术布局,用曲线将其串联,形成画面,直观地表达所学内容,从而让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探索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
针对四年级英语学习尚处于低中年级,根据英语新课标要求,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英语会话习惯和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是如何学好基础单词和句型。据此,我把研究分为单词教学的方法研究和句型教学的方法研究两个方面。
A)单词教学中的应用,其基本要求是,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找出主题和分支,并运用联想等画出思维导图,将知识归纳总结,建立牢固记忆力。
B) 句型教学中的运用,学生要通过对比分析,画出句型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规范记忆,巩固学习效果。
五、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考学习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研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目的、方向等。
2、行动研究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访谈、座谈等形式,收集研究对象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每一项指导措施的设计和成败,发现四年级英语课堂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3、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典型的四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思维导图样式。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或有特色的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
七、理论依据: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级别的要求。达到《新课标》中设定达到的各项要求,是我的初衷和努力方向。
八、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1月)
1)学习思维导图有关知识,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资料,做好知识准备。我学习了英国Tony Buzan的《The Mind Map Book》、刘艳的《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以及台湾胡雅茹《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术》,为课题研究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2)2018年11月完成《思维导图在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书和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5月)
1)2018年12月,完成对我校四年级学生进行关于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本校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7份,回收56份,回收率达98.25%。本次调查问卷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经过分析和走访学生,初步得出了本校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在问卷中,涉及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有:你对英语感兴趣吗?你对你的英语学习满意么?涉及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有:在学英语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涉及到记忆方法的有:在学习中,你以什么方式记忆最有效?
涉及到学生怎样学习英语的问题有:你怎样记忆单词和句子?你觉得单词和句子难记吗?
另外问卷问题还涉及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方面面,比如:你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在英语学习中,你认为气氛是否重要?你觉得自己在英语中较差的是?你对你的英语老师满意吗?你对你的英语老师满意吗?你愿意与老师经常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学英语吗?如果有,你愿意推荐给同学们吗?如果没有,你愿意尝试别的办法改进你的英语学习吗?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知道了学生心中所想,就知道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有的放矢,坚定了做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
2)指导学生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英语。
A)用实例说明,相对于传统学法,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更具有优势,它重点突出,结构简明,色彩艳丽,吸引学生眼球,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如以下两张图片
B)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其实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件多么神秘的事,掌握以下几步,就可以轻松绘制出思维导图。
a)明确目标,确定主题。主题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采取不同图形,不同颜色来区分重难点。因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使大脑兴奋,使思维导图具有跳跃性,直观形象。
b)思维扩展,联想发散。思维导图就像树一样,有主干,有分支,主干确定之后,就要绘制分支。在绘制分支时,应告诉学生,思维导图的分支要用曲线画,不能用直线,线条也要用不同颜色绘制,以此来吸引别人的眼球。
c)延伸分支,加工导图。二级分支继续向下延伸,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d)完善导图,展示点评。接下来就需要在每个分支上进行加工,完善绘好的思维导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进行点评。
以下是学生的第1次作品
1)张子涵第1次作品
这张思维导图色彩艳丽,字迹工整,但缺少了主体和分支之间的联系,就好像中央和地方断了无线电波,衣服数据成了无水之源,难以产生整体的印象。
2)梁滋钰第1次作品
这张思维导图也很容易挑出毛病,色彩单一,不吸引眼球,整体布局不精致,单词如果能圈起来,效果会好些。最要命的是,单词出现了拼写错误:Satnrdar应为Saturday 。
3)张子浩第1次作品
这张思维导图有了主题和分支内容都很清晰,可是分支全部采用了递进的形式,事实上,一周七天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大于谁的问题。
以下是学生的第2次作品
1)张子涵第2次作品
经过修改之后,张子涵第2张思维导图主题明确,分支清晰,色彩亮丽,给人较深刻印象。
2)梁滋钰第2次作品
梁滋钰的本次作品依然是色彩单一,虽然也不完美,但有了鲜明的主题和分支,已经符合了思维导图的要件,体现了该生的进步。
3)张子浩第2次作品
张子浩的这种思维导图有了明显的进步,主题分支脉络清楚,色彩欢快明亮,让人赏心悦目,是学生所画思维导图中较为出色的一张。
3)指导学生在四年级英语课堂运用思维导图。
A)在单词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单词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将单词归类,同一类的单词画到一张思维导图上,就会产生记忆的良好效果。
归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按词性归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按属性归类:如水果类、颜色类、数字类、文具类、动物类、食物类等。归类之后就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画和记忆了。
四年级下册第7课Months of the Year的研讨
【第一次课】
1、教学目标:
……
2、New concepts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包含January卡片,领读,请学生跟读。让学生多重复几遍。
2)类似教February等其他月份词。
3)小组游戏:看谁说的快。教师说月份汉语,学生说英语。
这是一节比较传统的英语课,教单词的方法也是按部就班,其实这种集中教词汇的方法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集中体现在没有语境的环境下所学的单词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并且学生常常会把单词和它的意义张冠李戴。另外学生只记住了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但在实际语境中还是不会使用它的。所以这种课堂实际上加大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致使学生对背单词有恐惧心理,从而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大声跟读,其实脑子里根本没有思考,这样的做法更像机械运动而不是英语学习。
【第二次课】
……
2、New concepts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包含12个月单词的思维导图,请学生观察这些单词有说明特征。
A、首字母大写。
B、January、February后四个字母相同,都是uary。
C、September
D、M开头的是March、May。
E、A开头的是April、August。
……
1)学生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快,比比谁记得又多又快。
……
两次课的常规数据对比分析
班
级 |
课
次 |
课内 |
总分 |
|||||
举手 |
问与答 |
合作 |
心境 |
纪律 |
创新 |
|
||
四(2)班 |
1 |
12 |
10 |
15 |
10 |
11 |
7 |
65 |
2 |
31 |
25 |
36 |
25 |
30 |
24 |
171 |
可以明显看到,在加入思维导图后,学生兴趣明显增强,在举手、问答、合作、心境、纪律、创新等方面数据均大幅度提升,而这种提升是基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单词教学,就是将通过制作多种形式的图形,运用不同的色彩对相关单词进行概括、分类、互相联系、归纳整理,引导学生通过有层次的学习,系统掌握单词,以达到单词教学图形化、教学手段形象化、学习过程可视化、学习内容清晰化。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单词教学是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形式多样的图案、多姿多彩的颜色给学生思维增添了无形的跳跃感和活泼的生命力,同时,也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克服记忆单词的胆怯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英语活动中来,从根本上达到了提升单词记忆效益的目的。
B)在句型教学中英语思维导图。
在句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同样需要将句型归类。归类的方法依然是很多,首先可以按句型属性归类,比如: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也可以按句子结构归类,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go to the park\go to the restaurant\go home.这样句子简单明了,学生印象深刻。
四下Lesson16 How Do You Go to School?的研讨
【第一次课】
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读、理解并运用下列基本的句型结构: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___.
---Do you _______ to school? ----No, I________ to school.
……
2、听课文录音,并跟读。
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观察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上学的,再听一遍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How does she/ he go to school?
3、再次播放录音并让学生看对话和图片跟读。
4、黑板上板书句型,让学生小组练习。
【第二次课】
……
2、听课文录音,并跟读。
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观察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上学的,再听一遍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How does she/ he go to school?
3、展示所学句型思维导图
……
两次课的常规数据对比分析:
四(1)班第一次课的量化分析表
项目 |
因素 |
a |
b |
c |
说明 |
情感与态度 |
发言和活动 |
|
b |
|
a积极 |
克服困难意志 |
|
|
c |
b一般 |
|
好奇心和求知欲 |
|
b |
|
c较差 |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规定词汇、句型 |
|
b |
|
|
语音语调正确 |
|
b |
|
|
|
完成相应练习 |
|
b |
|
|
|
思维与方法 |
创造性思维 |
|
|
c |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
b |
|
|
|
交流与合作 |
听取别人意见 |
|
b |
|
|
小组合作 |
|
b |
|
|
|
总评 |
|
|
b |
|
|
四(1)班第二次课的量化分析表
项目 |
因素 |
a |
b |
c |
说明 |
情感与态度 |
发言和活动 |
a |
|
|
a积极 |
克服困难意志 |
|
b |
|
b一般 |
|
好奇心和求知欲 |
a |
|
|
c较差 |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规定词汇、句型 |
a |
|
|
|
语音语调正确 |
a |
|
|
|
|
完成相应练习 |
a |
|
|
|
|
思维与方法 |
创造性思维 |
|
b |
|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
b |
|
|
|
交流与合作 |
听取别人意见 |
a |
|
|
|
小组合作 |
a |
|
|
|
|
总评 |
|
a |
|
|
|
从以上量化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了思维导图的课堂,学生明显学习积极性提高,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记忆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