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猛,学名黄斑蓝子鱼(学名:Siganus oramin)为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鱼类,俗名乌子婆、龙虻、象耳、猫花、秋畏、娘哀、刺排、臭肚鱼(臭都鱼)。
体长,侧扁,椭圆形;吻突出、三角形,口下位、下颌短于上颌,眼大、眼间隔隆起,前鼻孔圆形、后鼻孔长圆形,尾柄低而长;体披细小长薄圆鳞,埋于皮下,背鳍基部近背侧处鳞片较大,头部有细鳞或裸露;侧线与背缘平行,伸达尾鳍基部;背鳍起点前方有埋于皮下的前向棘,胸鳍圆刀形,腹鳍短于胸鳍,臀鳍与背鳍后段几乎对称,尾鳍叉形(幼鱼浅叉形);体黄绿色,其中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各鳍浅黄色,头部和体侧布有许多长圆形小黄斑(因此得名)。各鳍鳍棘具毒腺。常见黄斑篮子鱼个体体重80~120克生活在沿海岩礁区、珊瑚丛、海藻丛和红树林中,常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幼鱼喜欢生活于河口,常短期进入淡水水域。喜欢集群,多群体活动,并且是单一鱼种;怕惊吓,受惊时鱼体体色急剧变深并向上跳跃,成鱼比幼鱼更甚。水温低于10℃时有被冻死的可能。达到36.5℃时仍能正常摄食;
适宜生长水温19~28℃。
2011年夏天在鱼排上爽钓过几次,感觉这鱼的力度最少是鲫鱼的3倍。周六钓友老谢等前往九妈江钓鲤鱼,结果是小鲤爆连,晚上电话讨论周日出钓地点,结合近期各位钓友的渔获情况,决定到三墩钓泥猛。三墩离我住所开车20分钟,上面好像有江水进入,正是泥猛喜欢的环境,很多人在次玩浮游矶钓(呵哈哈,当然要找时间玩玩了)。以前当地人钓泥猛用底钓法,后来改为浮钓1.2米。前年我就总结出用鲫鱼线组,无刺双钩加档针钓法,日突破300尾。
根据潮汐情况,我让钓友老谢上午11:00开车接我,拿上2.7米和3.6米鲫鱼设备,用真鲷诱饵50%+50%的小鸡饲料合均后分批次打到岸边的海中,钓饵是用鱼排上喂鱼的颗粒饲料打碎后加上拉丝粉和面粉。刚去是正值退潮,水流较急,岸边无法留下窝料,上鱼速度较慢。当快要退到潮底有一个小小的上鱼高潮,钓棚从0.8-1.5全部中鱼,个体在半两到一两半,稳潮后随着潮水的回流,迎来了高潮,几乎是放入海中就有鱼咬钩,两人手忙脚乱,拔鱼不止,共计中鱼约200尾,约15斤渔获。下午4:00看看鱼获,决定收工走人。
http://s11/mw690/002OoQ4Ggy6EHL69go20a&690
http://s12/mw690/002OoQ4Ggy6EHL3tr754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