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木香识】第4课:和合香常用的香料

(2014-11-13 09:00:00)
标签:

和合香

嘉木香坊

品香

杂谈

分类: 和合香文化

http://s14/mw690/002OmhSJgy6NrTjDOaxad&690

大黄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气味: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玄参
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
性味:味甘、苦、咸; 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广木香
别名:云木香、青木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肝、大肠经,芳香行散,可升可降。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柯子
别名:诃黎勒、大金果、麻来、随风子。
性味:平、苦、酸、涩。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敛肺,降火利咽。

 

川芎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香气浓郁而特别,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

 

甘松
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甘松香、匙叶甘松香和大花甘松香三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区域。全株植物有强烈松脂气息,其干燥根茎可入药。入胃、脾经,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病,胸腹胀满的作用。

 

烈香杜鹃
性味:甘、涩,平。
功效:清热消肿,补肾。
烈香杜鹃藏语称“大勒嘎布”。叶及花富含挥发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藏医用烈香杜鹃的花、叶和嫩枝入药。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内服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消炎散肿。

 

海南沉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海南沉香是沉香属当中较为有名的,一般要十至三十年才能产香。海南沉香研磨成粉或制成线香、盘香用于熏焚时,产生的香气馥郁芬芳、清醇醉人,具有提神醒脑、舒缓情绪、澄净心灵、理畅呼吸、辅助睡眠、调节内分泌等诸多养生保健的功效。

 

越南油桂
别名:菌桂、牡桂、桂、大桂。
性味:辛甘,热。
归经:入肾经、脾经,膀胱经。
气味:芳香浓烈,味甜、辣。
油桂是从生长期较长的肉桂树上剥下的皮,含油量较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功效。

http://s6/mw690/002OmhSJgy6NrTlI51zc5&690

琥珀
别名: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小肠经;膀胱;肺;脾经。
功效:定惊安神、活血化瘀、利尿通淋。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据史书记载琥珀为禅修,摄六根、六尘、入三味之圣材,可保身纳福。琥珀燃之易熔,稍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微有松香气。煤珀燃之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有似煤油的臭气。

 

穆库尔没药
别名:末药,明没药。
性味:苦,辛,平。
归经:入肝、脾、心、肾经。
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在和合香中流行使用的是穆库尔没药与肯亚没药,是一种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中药,经常被制成芳香剂、防腐剂和止痛剂。

 

柠檬
别名:柠果、洋柠檬、益母果。
性味:果:酸、甘,平;根:辛、苦,温。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效:果:化痰止咳,生津健胃;根:行气止痛,止咳平喘。

 

枳实
别名:酸橙。
性味:苦、辛、酸,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气味:气清香,味苦、微酸。

 

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陈皮味甘苦,但有橘子的清香,是橘子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这种果皮如在保持干燥的条件下,可长久放置储藏,故称陈皮。

 

零陵香
别名:灵香草。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肺。
功效:祛风。
一般多认为,零陵香即多揭罗香,多揭罗树常用来制作薰香,以此树所制成的香名多揭罗香。《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四天王护国品〉中说:“应取诸香。所谓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薰际,皆须等分和合一处。手执香炉,烧香供养。”同书卷七更将此香列为三十二味香药的第十五味。

 

康巴草
别名:堪巴草、藏神草。
康巴草是藏地特产一种香的原料,是燃烧供佛,装藏,熏除污秽的极好香草。味甘而苦,性凉,有止血功能。用热水浸浴能消肢节肿胀,调气润神。西藏僧俗民众把它当做供奉三宝,迎接贵宾,清洁客房,除病避邪的首选香粉。熏之房屋和衣物,具有驱除异味,蚊虫。清洁空气,具有消除躁醒脑提神,养心安神,防治流感,祛风避邪之功效。

 

侧柏叶
别名: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川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兰花。
红花是活血药,也是止痛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二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http://s12/mw690/002OmhSJgy6NrTnrgNl2b&690

薰衣草
薰衣草有“芳香药草”之美誉,适合任何皮肤,促进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改善粉刺、脓肿、湿疹,平衡皮脂分泌,对烧烫灼晒伤有奇效,可抑制细菌、减少疤痕,舒缓压力,松弛神经,帮助入眠,解除紧张焦虑。薰衣草茎和叶都可入药。

 

香茅草
别名:柠檬茅、香巴茅、风茅。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气味特征:柠檬香气甚浓。

 

山奈
别名:三奈子、三赖、三藾、沙姜。
性味:辛,温。
归经:归胃经。
功效: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水菖蒲

别名:菖蒲,大叶菖蒲,泥菖蒲。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心;肝;胃经。
功效: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
菖蒲叶形如剑,故称“蒲剑”,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剑”。全株有香气,古人认为菖蒲有益智宽胸、耳聪目明、去湿解毒之效,因而将其看作是治邪之物。

 

广藿香
别名:藿香、排香草。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广藿香原产地印度或非洲。全草含挥发油,可用作强刺激药与芳香料,是香水常见成分。具有特殊的一种土味的香气。能够帮助干燥的皮肤,有抗忧郁、抗发炎、杀菌、催情、抗霉菌特性的效果。

 

红景天
性味:甘,苦,平。
归经:归肺、心经。
功效: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红景天的应用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青藏高原的人就以它入药,以强身健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民间常用来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同时还防病健体和滋补益寿。因其有扶正固本、补气养血、滋阴益肺的神奇功效,历代藏医将其视为“吉祥三宝”。

 

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云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蜘蛛香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鬼见愁。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心、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

 

高良姜
别名:良姜、蛮姜、风姜。
性味:热;辛。
归经:归脾、胃经。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经制,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

 

绿檀
绿檀木又称百乐圣檀,玉檀香。因带有香气及色如玉绿色而得名。绿檀木生长于原始森林,终年云雾袅绕,采天地之灵气。十八世纪初被发现,人们采伐制作高级家具及工艺品、提炼香精。天然绿檀气味清香但不刺鼻。闻之能使人快速心静,宁神,排除杂念,对冥想和入静很有帮助。

 

天木
天木是生长于藏地神山上千年的乔木,是雪域最原始的主要熏香。据藏医典籍记载:天木纯净无染,为养生疗病之良药,有辟秽化浊,除恶防虫,通络疏窍,熏治毒疮怪病,袪散山瘴邪气之效。天木具有一种特殊的沉郁香味,取之熏燃,气味甘柔悠远,令人心旷神怡。在藏香的传统配方中,也是必配的稀有珍贵原料。

 

香樟木
别名:樟树、樟木、小叶樟。
性味:性微温、味清凉,有辛辣感。
归经:入肺、脾、肝三经。
功效: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香樟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油脂,有磬香气味,可以驱虫防霉,自古以来就是制作衣柜、箱子的最佳材料。

 

荜拨
别名:毕勃、荜茇、荜菝、荜拨。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膀胱经、肝经、肾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http://s8/mw690/002OmhSJgy6NrTpkIGb37&690

大草蔻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性味:性温,味辛、涩。
归经:入肺、大肠、脾、胃四经。
功效:燥湿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大草蔻性味功效与草蔻相近,但大草蔻行气作用较之草蔻略逊,而温燥湿浊之力强于草蔻。

 

小红蔻
别名:红豆蔻、山姜子、红扣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荜澄茄
别名:山苍子、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
气味:气强烈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燥湿温中,化痰截疟。
气味: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

 

香附子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丁香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丁香分为公丁香和母丁香两种,母丁香又名“鸡舌香”。取自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子香树的花蕾。丁香中有挥发很快具刺激性的头香,有提神作用,也有如花般的甜香和辛味混合的尾香,给人温暖洋溢之感。

 

小茴香
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小茴香以颗粒均匀、质地饱满、色泽黄绿、芳香浓郁、无柄梗者为佳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