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典型题目及实际问题
(2014-05-07 14:49:54)二元一次方程组典型题目及实际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典型题目
1、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1)8x-y=y
2、已知方程( 2m-6)x︳n︳+1+ (n+2)ym -8=0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3、写出二元一次方程4x+y=20的所有整数解
4、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求m+n的值
5、写出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6、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求(m+n)2004的值
7、当a、b为何值时,代数式ax-3+5x+a+b的值恒为0?
8、关于x、y的方程ax+y=5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9、已知x、y满足方程组 ,则x-y的值为
10、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是 ,则 =
11、已知方程2x2m+3+3y4n-7=4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12、方程(k2-4)x2+(k+2)x+(k-6)y=k+8是关于x、y的方程,则: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13、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试计算的值a2008+(- b)2007的值。
14、已知方程组 的解适合方程x+y=8,求m的值。
15、已知方程组 与方程组 的解相同,求a,b的值
1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与 的解相同,求(a+b)2005的值
17、已知 ,那么x-y=
18、方程组 的解中的x和y的值相等,则m=
19、已知m-3n=2m+n-15=1,求代数式m2+n2-4mn+3的值
20、如果 + =0,那么x+y的值为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典型题型一】购物问题
某城区中学五月份开展了与农村偏远学校手拉手的活动,九年级3班苗苗同学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圆珠笔和钢笔共8支,准备送给偏远山区的同学,共用去了20元钱,其中圆珠笔每支1元,钢笔每支5元,你知道苗苗同学买了圆珠笔和钢笔各多少支吗?
【典型题型二】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某市为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如果一户三口之家每月用水量不超过M立方米,按每立方米1.3元收费,如果超过M立方米,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2.90元收费,其余仍按每立方米1.3元计算,小红一家三口人,7月份共用水12立方米,支付水费22元,问该市制定的用水标准M为多少立方米?小红一家超标使用了多少立方米的水?
【典型例题三】配套问题
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一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要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张方桌?
【典型例题四】经营决策问题
1、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是书包单价的4倍还少8元
(1)
(2)
2、某地生产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当地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购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赔不是进行.受季节条件的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之内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究了三种加工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地进行精加工,来不及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全部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粗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精加工,并恰好在15天完成.
你认为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典型例题五】图标信息题
下表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站公布的几种球类比赛的门票价格,球迷小李用8000元作为预订下表中比赛项目门票的资金。
(1)
(2)
比赛项目 |
票价(元/场) |
男篮 |
1000 |
足球 |
800 |
乒乓球 |
|
【典型例题六】分类讨论题
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购买香蕉 |
不超过20千克 |
20到40千克 |
40千克以上 |
每千克价格 |
6元 |
5元 |
4元 |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典型例题七】其他题型
【第一题】小平在蔬菜批发市场上了解到以下信息:
蔬菜品种 |
红辣椒 |
黄瓜 |
西红柿 |
茄子 |
批发价(元/千克) |
4 |
1.2 |
1.6 |
1.1 |
零用价(元/千克) |
5 |
1.4 |
2.0 |
1.3 |
他共用了116元钱从市场上批发了红辣椒和西红柿共44千克到菜市场去卖,当天卖完,请你计算出小平能挣多少钱?
【第二题】某村有若干人准备用平均集资的方法筹集万元开发小区,消息传出后,又有3位村民认为此开发项目有潜力,申请参加,于是每人可少筹资3000元,最后收款时,又增加一人,再次使每人平均筹资额减少600元,则该村开始时有多少人筹资?共筹资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