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工作 |
教学案例
《绝对值》(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
3,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1:什么叫做绝对值? 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问题2: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的关系怎样? 问题3: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数?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问题4:设 三、拓展提高、应用巩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2)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4)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远点越远.(
四、 课堂小结:
1、
2、 布置作业:
课本p11第1,2,3, |
教师展示投影,甲乙两车相向而行问题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能否区分方向和距离的不同。 学生能够理解从距离角度看数即绝对值的意义。 教师展示投影,讲解-10到原点的距离叫做-10的绝对值,然后引导学生回答10的绝对值表示什么意义?为加深记忆在大屏幕上展示-2,0.25绝对值代表什么意义? 学生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绝对值意义理解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绝对值的定义? 学生相互讨论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并板书在黑板上,给出绝对值的数学符号书写规范。 学生巩固练习。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并自己概括出来。 通过以下表格内容:
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并通过表格小组讨论这些数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总结,得出组内结论。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能否从正负数的角度看数的绝对值。 组织好小组讨论,使小组能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根据小组结论内容进行提问,得出绝对值的规律。 教师提醒和引导从正负数零的角度来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补充。 给学生2分钟时间完成习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找两名学生到黑板进行板演,对比过程的书写并由学生进行纠错,总结出完成的解题过程。 计算结果正确的学生举手示意教师;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1)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各组组长完成情况,并由组长检查组内成员,最后统一各组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并进行展示 有本题引出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1)
(2)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后,小组间互相提问,看哪组将问题处理的正确、清晰。 |
用一个小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绝对值所代表的距离的意义,有实际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意义来正确的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讨论自己发表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答案,观察数的规律自己总结不同数的绝对值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分类的数学思维。 通过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对绝对值的概念的掌握。 通过总结和提问帮助学生记忆本节课知识点,并加深理解,进行实际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