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名胜古迹莲花庵
(2015-05-28 18:36:56)
标签:
佛学 |
作者简介:赵玉霞,女,
1947年10月生于罗村镇罗村,任民办教师18年,淄博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北师大汉语言函授学习,1985---2002在淄川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93年1月晋升高级讲师。对聊斋学有深入研究,出版《聊斋女儿谱》等著作。
莲花庵座落于淄川区罗村镇罗村与河东庄之间、锦川河畔。出罗村东门前望,一片结构严整又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典式建筑便会呈现眼前,青砖灰瓦,彩檐红柱,既古朴又艳丽,檐下的贴金龙凤纹与西面高高耸立的三面大铜观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美丽的名胜古迹莲花庵。她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庵面北背南,矗立于一片高地上,西有锦川河,东有麻沟,两条清流汇集于北面的大河滩。自古以来,这里卵石遍地,流水清浅,鱼虾戏游,周围草木丰茂,风景十分秀美。一般庙宇面南背北,而莲花庵独独相反,是借了这里独特的地理形势,也显示出她的与众不同,别具风采。
莲花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年),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是一佛道合一、包罗宏富的寺院。当然,她也是经过初创,扩建,再重建、扩建等若干次修建才具备一定规模的。仅清乾隆三十五年和四十一年就有两次重修扩建。据传,这里是一所皇家寺院,乾隆皇的一个妃子曾在此出家,乾隆曾赠给她金佛和两坛财宝。传说,南北阁之间有地道,财宝就埋在地道里,金佛已被佛界败类送给日本人。但传说归传说,2005年罗村镇重建南北阁之间的韦驮殿,挖地基一米多深,留心有无迹象,并没有发现地道的踪影。难道是没找到正地方吗?
莲花庵是个女众道场,二堂师傅(尼姑)当家,原来莲花庵西就有十几亩赡庙地,众人都称“姑子园”,供她们种地种菜,维持生活。
莲花庵的香火一直很盛,每年的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是莲花庵的传统庙会,赶会的人西到章丘,东到潍县,南到费县、滕县,北到黄河以北,规模可大啦!每年庙会都唱戏,大戏(京剧),肘鼓子戏(五音戏)等都唱。人们说,五音戏就起源于此。解放后的1955年,这里部分庙宇被拆,新建了教室,创办了淄川第十五完全小学,后来又成了中学,镇中心校驻地,出现了不少好教师,培养了不少好学生。
1994年7月,学校搬迁,这里墙垣颓败,荒草丛生,河道淤塞,满目凄凉。
对于这片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罗村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罗村地区的老百姓,以及从罗村走出去的实业家刘建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切要挽救莲花庵,重修莲花庵。
2005年初,罗村镇党委政府和罗村村委顺应民心民意,首倡重修扩建莲花庵,刘建业先生捐资127万元,各企业和远近百姓捐资80余万元,罗村村委投资近300万元,用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莲花庵的重修扩建。
人们说:盛世修庙。
莲花庵就像一朵盛世莲花,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重展风采!
莲花庵重修扩建的设计单位是曲阜古建筑设计院,建筑单位是实力雄厚的曲阜古建筑集团。
莲花庵的山门为明清歇山一斗三升式建筑,宏伟壮丽。山门正中匾额“莲花庵”三字为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有人可能会问,莲花庵2005年才重建,赵老已于1999年去世,何来赵老题词?说起来有段趣事,2005年10月,重建已初具规模,镇上王永亮书记说要找几位名家为莲花庵题写匾额,没想到巧遇了一位画家,就是安徽籍人著名禅画大师王枫,法号枫禅。安徽有个莲花庵,枫禅大师曾亲向赵老求了莲花庵的题匾。于是,罗村的莲花庵也便有幸得到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了。
大门两边的对联,上联是:锦川秀水清流淙淙烟霞吐瑞,下联是:佛门净土宝刹寂寂莲花飘香。题字为前济南军区政委李春庭先生。
大门两边是哼哈二将,哼将名郑伦,哈将名陈奇,《封神演义》上记二人皆骑金睛兽,一使降魔杵,一使荡魔杵,哼将鼻中哼两道白气,哈将口中喷一道黄气,碰着者魂魄自散,皆为武王伐纣时两军督粮官。后入封神榜,封为道家护法神。
迎面看到的影壁墙上的“佛光普照”四个大字,为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题,永信如今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此字也是王枫大师所求,包括后面许多高僧的题匾。
影壁墙背面题字“有求必应”,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首座道生所题。
影壁墙两边为钟鼓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钟楼对联为:古庵钟鸣广宣妙法醒痴梦,宝殿香薰深沐慈恩出苦轮。鼓楼对联为:闻鼓声烦恼淳清智慧长,菩提增愿成佛祖度众生。
迎面为文昌阁,从前的文昌阁即二层建筑,二层前廊有八根望柱,人们站在二层前廊往北看戏最为清楚,如今是依古建筑式样重建。外边廊柱上题一幅对联,上联是:褒善举行善业百业兴旺,下联是:倡学风重教化文运昌隆。为山东大学前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刘聿鑫教授所题,意思当然是希望百业旺、学风正、文运昌。庙里祀文昌帝君(俗称文昌老爷,即文曲星)是掌管人间文运之神,左边托如意者为朱衣使者,为历代主考官的总代表;右边一手执笔,一手托斗者为魁星,魁星单脚踩大鳌。文昌帝君下指令,朱衣考察,魁星将所执毛笔往斗里蘸一点朱砂,点到谁的头上,谁将中头名状元。所以求学求功名者皆拜文昌阁。两边柱子上也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乘祥凤驾青云扶摇直上,下联是:挂云帆跨湖海独占鳌头。里边包含“青云直上”“独占鳌头”两个成语。亦为刘聿鑫教授题写。
文昌阁石栏杆上题有高僧慧律的法语,外围刻有净空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一诗,智者禅语,发人深省、催人了悟。
文昌阁后对着的二层建筑为北阁,即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即泰山奶奶,山东地方神。墙里嵌的青石匾上刻“泰山老君”四字,文革中被砸坏,旁边时间还看得出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
阁里底层东间有地堂老母像一尊,香樟木雕,二层正殿里塑神像三尊,中为碧霞元君,左为送子娘娘,右为眼光娘娘,皆俊秀庄严,所有求平安求子嗣、有眼疾者皆来祭拜。
碧霞元君行宫左右各有一对称的小庙,东为十大夫庙,塑黄帝、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吴谦十大名医。十尊神像全为香樟木雕成,神态灵动而又庄严。
西边为炉神姑庙,炉神姑实有其人,乃淄博地区一有名孝女,生活于春秋时期齐桓公时代的铁山(今临淄金岭)冶里村,外祖母家为孟家海子,干娘家为张赵村,姓丁。据传,当时山中有一怪物,夜夜出来吃庄稼,糟蹋了几十顷庄稼地,山周围居住的农户不胜其苦,央求官府为民除害。官府下令调查行踪,原来是铁山北麓一只成精的大铁牛作怪,便召集附近铁匠,限期将其融化掉。然而任务十分艰巨,几十名铁匠为一批,第一批工匠限期到,没有完成任务,已被杀头。丁女的父亲排在第二批,且是头领,几十天时间,想尽千方百计,事情毫无进展。已到期限的最后一天,今天化不了铁牛,明天又要有几十名铁匠被砍头了。丁女给父亲送晚饭,来到现场,看到父亲愁眉不展,焦虑非常。她好奇地站到大炉上,看到下面冒着熊熊的炉火,而火中的铁牛却纹丝不动。不小心,一支耳坠脱落,掉到了火里,奇怪,铁牛的一只耳朵化掉了;她又摘下另一只耳坠,试着扔下去,铁牛的另一只耳朵又化掉了。丁女意识到,牺牲自己便可以化掉铁牛,为民除害,并可以救下父亲,救下众铁匠。于是,她纵身一跳,跃入火中,铁牛化掉了,妖怪除了,父亲和众铁匠得救了。后人为其建庙塑像,奉为炉神,尊称曰姑。传说当时她跃入炉中时,炉中即升起一道青烟,直入高空,那是丁女被天神接走了,玉皇大帝认她为义女。老人们说,旧时每逢天旱,人们便抬上炉神姑的木雕像到西官庄附近的跌破头湾祈雨,每次祈雨都很灵验。如今重塑的炉神姑亦为香樟木雕,一样的温柔俊秀,让人产生敬意。
再往南,便是韦驮殿(古称中阁),里面供养韦驮菩萨,韦驮为佛家护法神。他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其手中所执降魔杵,有特殊表意作用,降魔杵上举或平托,表示为非接待寺院;降魔杵拄地,表明为接待寺院,可以留僧尼或居士,吃住修行。周围栏杆上刻的是《憨山大师醒世歌》,细细品味,可以使人悟透人生真谛,去掉贪嗔痴慢。
再南面便是南阁,为清代建筑。一楼为观音殿,殿内供的是缅甸玉观音像一尊,高2.68米,重4.96吨。后面匾额“妙相庄严”,为中国佛协副主席觉醒所题。观音殿东间供红豆杉木观音,为镇党委政府所献。西间供三面石膏观音,作者为济南雕塑家薄自洋。二楼是观音阁,里面供奉观音、文殊、普贤、清凉地、白衣观音等五尊菩萨像。原来的观音像为沉香木雕成,高过房梁,是住持僧为宁海人祈雨得到的赠礼。清乾隆四十二年《莲花庵碑记》记:当年有位京北来的僧人卓锡于此,发誓要建高阁、浮桥、回廊、亭榭,当地人也信服他。看到僧人有异术,工于结构,所以一倡百合,一呼百应,时间不长北阁就修建完工。过了几年,又南游宁海,被人请去祈雨,雨顺利祈下,他受到官府重视,官府赠给他金银绸缎,僧人拒绝。官员说:“法师固然品格高尚,但我们宁海人怎么报答您呢?”僧人说:“佛以慈悲为怀,祈雨正是我的份内之事,谈什么报答?如果实在要如此,那就为我雕一尊观音像,一尊韦驮像吧。”官府即刻差人采购来几段沉香木,请工匠雕刻。月余后,两尊木像雕好,僧人用车装载回莲花庵。回来的当天,就提议修建南阁,人们见他意志坚定,也无不踊跃欢喜,愿意助他成功。于是,没过几个月,南阁又建起来。相传观音像升阁的时候,由于体积庞大,逡巡难进,这时闻有天鼓轰鸣,声音传出几十里,而观音像不觉竟进入阁里。据老人讲,这尊精美的檀香木观音下面有八大金刚扛莲花盆子,面容丰满俊美,可惜1958年被沉到罗村一分校后面的井里了。2006年新请的五尊菩萨像,全为玻璃钢做成,为三面大铜观音像制作者谭信国雕塑师手制,也制作得俊美生动,栩栩如生。
观音阁的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青岛湛山寺方丈、当时八十三岁的明哲老和尚所题。
出南阁,东西两边都是新建的长廊,东长廊垂花门上有少林寺秘书长永胜所题匾额——紫气东来,西长廊垂花门上有少林寺方丈永信所题匾额——佛光普照。
南阁后面为斋房、客堂、念佛堂。
斋房为师傅、善众用素斋的地方,客堂为寺庙接待室,里面满挂着名人字画,来人都细细观赏。
念佛堂前看为二层,后看为三层,共计800多平方米。门口上方的匾额为中国佛协副主席明学所题。里面200多平米的大厅内供奉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信众们可以在这里念佛、修行。楼上是师傅和居士住处,中间是会客室,里面供奉着著名禅画大师王枫设计、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监制的紫砂观音。
其实,莲花庵内最光彩夺目的是高大的三面铜观音像。她座高5米,像高17.5米,总高22.5米。制作者为潍坊著名雕塑师谭信国。绕像而观,北面的观音手捻佛珠,是表示佛家“三学”的“戒”,教人“调身勿造恶”;东南面的观音手握莲花,表示佛家“三学”的“定”,教人“调心祛散乱”;西南面的观音一手托玉净瓶,一手执杨柳枝,表示“三学”中的“慧”,教人“调行离愚痴”。三面观音高高屹立,面含慈悲的微笑,俯瞰华夏大地,人们觉得,她会给这个地区带来安定祥和,会保佑百姓福寿康宁。
西北角是碑林,东西向排列的是老碑,里面有刻着莲花庵建庙记的明朝的碑,清朝和民国年间的碑,清乾隆四十一年的莲花庵碑记,民国十三年的重修莲花庵碑记,这些老碑的完整保存,是因建教室时砌在了墙里,要不文革时恐怕要被砸毁了。民国十三年的重修莲花庵碑记里提到一个首倡者的名字——刘敬典,他是山东普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建业的曾祖父,八十年后建业先生又带头捐资127万元,重建了莲花庵,这种善举的接力和传承,令人感佩!也能带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南北向排列的是新碑,这一次莲花庵的恢复重建,有无数善众表示了诚心和热情!
莲花庵的恢复重建是罗村地区百姓的一件大喜事,给他们创建了一个休闲、锻炼、娱乐的场所,也为他们恢复了一个祈福、祈寿、祈平安的佛教道场。2006年9月29日,莲花庵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开光活动,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消逝几十年的热闹的莲花庵庙会又回来了!
后来,莲花庵又建了地藏殿,又修了莲花池,当年种的花草树木都长得更加繁茂高大,莲花庵更加秀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