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古人名与字关系规律初探
(2014-04-09 17:52:45)
标签:
转载 |
中国古人名与字关系规律初探
一、名与字间有意义联系
名与字完全相同并非此人无字,古书如是记“某某,字某某”,即说名就是字,字就是名,字是名的重复,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在对5700人的调查中,仅有7人属于此种名字关系类别,出现几率为0.12%。例:
保留名中一字的基础上增字即采用字重复名中的一字,此类虽然在名中另加一字,但字与名的实际意义完全相同,与上一类名字关系无本质区别,只是取字形式与方式有所改变,以示字与名在称谓上的差异。古人往往在原名的字中或加衬字,或添敬语,或示排行,或增美辞。
(1)加衬字
加衬字所形成的表字表面看来是二字“字”,实则为一字“字”,因为衬字无实际意义,它附加在名中正字的前后以起到使名字的语音、声调、节奏更加和谐充实、完整动听的作用。充当衬字的通常有语助词,如“太”、“之”、“维”,例:李白,字太白;雷简夫,字太简;杜牧,字牧之;曹利用,字用之;王祯,字维祯等;数词,例:侯景,字万景;顾锡畴,字九畴;林鹗,字一鹗等;人称代词,例:辛庆之,字余庆;杨砺,字汝砺;张弼,字汝弼等。
(2)添敬语
在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以什么名字称呼别人以表尊重与自重,不仅反映着相互的辈分、等级、身份、轻慢关系,同时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礼节、礼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人格水准。所以在名字中经常添加表示尊敬与敬重的词语,比如“子”、“长”、“父”、“甫”、“生”、“君”、“士”等。例:
欧阳重,字子重;硃据,字子据;裴宽,字长宽;王述,字长述;王叔承,字承父;徐曰德,字德甫;刘丰,字丰生;任谓,字谓生;李信圭,字君圭:李彦,字彦士;杨达,字士达。
(3)示排行
关承信,字伯信;曾朴,字孟朴;夏允彝,字彝仲;尔畅,字叔畅;长孙晟,字季晟。
(4)增美辞
李庆绪,字孝绪;章懋,字德懋;宋濂,字景濂;樊深,字文深;孙登,字元登;韩兴,字敬兴;周述,字崇述;刘孜,字显孜;崔猷,字宣猷;张纂,字徽纂;苏绰,字令绰;王庆,字兴庆;于三达,字三善;张宗之,字益宗。
(1)名词性并列结构
陈道规,字道则;裴仁基,字德本;高勋,字懋功;张弘范,字仲畴;孙权,字仲谋;董贤,字圣卿;孔闻礼,字知节。
(2)动词性并列结构
陈季连,字惠续;蓝继宗,字承祖;赵贺,字余庆;陈贯,字仲通;赵辅,字良佐;薛论道,字谈道;陈束,字约之;黄盖,字公覆;王引之,字伯申。
(3)形容词性并列结构
许慎,只叔重;管宁,字幼安;庾易,字幼简;陈从易,字简夫;高居简,字仲略;任忠,字奉诚;毛忠,字允诚;杜之伟,字子大;胡广,字光大;邢谐,字虔和;许谦,字无逊;刁柔,字子温;薛善,字仲良;符坚,字永固;柳俭,字道约;年富,字大有;郭敦,字仲厚;曲端,字正甫;李仕衡,字天均。
1)王旦,字子明。“旦”的本义为太阳升起,《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太阳升起就意味着光明的来临,故《说文》训其引申义为“旦,明也。”
2)滕胤,字承嗣。《说文》:“胤,子孙相承继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夫许(许国国君),大岳之胤也。”后引申为子孙后代,《诗经·大雅· 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毛传:“胤,嗣也。” 如《晋书·王浚传》:“恩宠之号,坠于近嗣”,故胤与嗣意义相近。
3)袁术,字公路。《说文》:“术,邑中道也”,“术”的本义是道路。
5)张蕴,字积之。《说文》:“蕴”,积也。”
6)张亢,字子高。《说文》:“亢,人颈也。”而从“亢”得声的古字如“
”《说文》“境也”,“炕”
7)荀朗,字深明。《说文》:“朗,明也。”
10)荀彧,字文若。《广雅》“彧,文也。”
11)周邦彦,字美成。《说文》:“彦,美士有文,人所言也。”“彦”在古代指才学广博、品德高尚的人,古人以这样的人为尚美的标准,所以彦与美相通。
12)高适,字达夫。《说文》:“适,之也。”“之”有动词“到……去”之义,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故“适”、“达”、“之”通。
13)刘景远,字叔遐。《说文》:“遐,远也。”现代汉语中保留成语“遐迩闻名”一词,其中“遐”的意思就是“远”。
14)范晔,字蔚宗。马融《长笛赋》:“奄忽灭没,晔然复扬。”李善注:“晔,盛貌。”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李善注引《苍颉篇》曰:“蔚,草木盛貌。”故“晔”与“蔚”意近。
15)曹植,字子建。《玉篇》:“植,树也。”《广韵》:“建,树也。”故“树”、“植”、“建”义通。
(二)名与字意义相关相成
2)唐庚,字子西。《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诗经·大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庚是日没月出时出现的星星,因其位于西方天空,故庚与西相匹。
3)王良,字天性。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宗,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罄竹难书流恶不尽之徒与好善乐施九济九区之贤均以善良为本性,只是“习相远”而已。所以,名良字天性揭示的是人性善的哲学思考,反映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6)彭程,字万里。取“鹏程万里”的谐音,寄寓远大的理想。
10)范百禄,字子功。有功而受禄,受禄就要努力贡献,名与字互为条件,表现出浓重的功利色彩。
11)高岱,字鲁瞻;张岱,字宗子。“岱”是泰山的别称,此山地处山东境内,而山东在古代的区域称谓中就是“鲁”。到鲁必登岱,登岱能瞻鲁,所以岱与鲁瞻相关。岱乃五岳之首,从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中,足见岱岳的高伟。“宗”的意思是“首”“大”,杜甫有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因此“岱”又与“宗”相连。
12)崔桐,字来凤。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止,只有梧桐才能得到百鸟之王的“临幸”。凤栖梧桐是吉祥的象征。
13)
14)岳飞,字鹏举。这位怀抱“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之伟志的民族英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却无奈十二道金牌的催逼,而他“振翮万里,奋举高飞”的英名一如他独撑赵家半壁江山的壮举一样永垂青史,后人至今朝天而阙满江红,摇琴抚唱小重山。
15)吴明彻,字通照。字与名形成语法中的因果关系,因照而明,尤其在通宵统照的前提下,才会达到彻夜通明的效果。
16)叶颙,字子昂。《说文》:“ 颙,大头也。《诗》:‘其大有颙。’”古人有时依据自身身体特征命名取字,如老子,名耳,字聃。聃,“耳曼也”,相传老子耳朵很大。而名颙者,有可能记录自己头很大这一身体状况。头是身体之首,处上位,只有高昂向上才能体现个人的精神面貌。
17)王之涣,字季陵。《玉篇》:“涣,水盛貌。”《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水盛若有深谷限制,才不致肆为害。
18)杨津,字罗汉。佛家讲求“普渡众生,指点迷津”,“津”乃佛教术语,而罗汉是佛尊。此人是北朝人(《北史·列传第二十九》),他的名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因此南北朝时期的人的名字的一大特色就是广泛使用佛家用语,如薛法隆字法僧、若干凤字达摩、胡僧估字愿果、赵善字僧庆、杨范字法僧、姚僧垣字法卫等。
19)吕布,字奉先。《广雅》:“布,帛也。”古代致送礼物时有先送轻物为引,而后致送重物的习俗,所以“布”要先送,故名为布而字奉先。
20)蒲松龄,字留仙;杨鹤,字修龄。松与鹤都是长寿的代表。《尔雅》:“留,久也。”名与字结合起来,表示希望自己“寿比南山不老松,长留人间胜神仙”。修,《说文》:“水长也”,后引申为时间与空间的“长”,修龄就是长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