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吕四,即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古代有“桃源仙乡”之美誉。称其为桃源,是因为战祸连绵的古代,偏于海隅一角的鹤城,环境安定,历为避乱之境。称其为仙乡,是因为境内聚沙成洲,水草丰茂,海鹤翔集,麋鹿成群。鹤城古为移民之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之间的通婚,使得后代具有“远缘杂交”的遗传优势。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条件,造就了这里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淳朴厚善的民风民俗,豁达乐观的为人心态。所有这一切,形成鹤邑长寿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里从官方到民间,历来都有尊老、敬老、倡孝的传统。如经过民间举荐、官方批准的赐予寿官、岁给米帛、举乡饮宾、建百岁坊制度;五世一堂、德高望重的耆寿者和孝子事迹录入乡邦文献;对高寿者,场官或者邑人往往赠送匾额;对声望卓著的老者还赠其谥号。
(一) 百岁坊
清代鹤城,通过民间举荐、朝廷恩准,曾为百岁老人建有牌坊以示昭彰,称为百岁坊。
《两淮盐法志》记载:国初吕四场人朱义生妻李氏,寿登期颐,为通州四寿妇之一,有司奏闻,奉旨立坊。名“贞寿坊”,俗称百岁坊。
《吕四大略》记载:场西周氏宗祠,以寿闻乡,高悬“升平人瑞”及“百有二”匾额,为场大使高隽元题。
(二) 寿官
寿官,是明清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一种头衔。
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以后出现的这种“寿官”,是逢恩诏颁下时才赐予“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者”的德寿兼备老人的一个头衔。“寿官”是经由地方推举、朝廷赐予的方式产生的。在整个明朝仅仅颁给十九次。对被授老人的年龄要求,各朝有所不同。从天顺二年规定的百岁逐步改为八十岁。到隆庆六年开始,改为七十岁。另外,当时还规定:已受旌表的孝子,寿官可提前到六十岁授予。清朝也有“寿官”制度。
“寿官”虽为明清两代的一种闲职官员,在官员品阶中多为八品,没有具体的职事,类似现在的荣誉称号,是对高龄老人的荣典。古人的平均寿命是短暂的,因此,对当时人来说,能被授予寿官,显得格外珍贵和荣耀。
《吕四张氏宗谱》记载:七世祖仰湖公,寿九十有四,恩赐寿官,荣宠有加。
历史上被朝廷封为寿官的毕竟甚少,且程序复杂。因此,当地人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在其去世之后,往往赠其谥号,以示敬重、缅怀之情,称为“乡谥”。乾嘉时期,鹤城刘鹤龄先生风度厚重,淡泊宁静,被乡谥“简靖”。
(三) 五世同堂和岁给米帛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老人长寿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和睦是鹤城的民风,在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里,老人们在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温馨大环境中,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里,怎能不长寿?
清乾隆《两淮吕四场志》记载:彭子斌居心长厚,笃于亲族,抚孤侄,如己出没,后遗言不分析,历五世同居,世称张公艺复见云。该志还记载:彭际泰,七世未析居,大小百余人,庭闱雍肃。妇孺无嘈杂声,近世家法称罕。
对于高龄老人,官方常曾给予物质慰问。这就是“岁给米帛”制。 《吕四张氏宗谱》记载:九世祖日进公,寿九十有四。恩赐栗帛凡三次。十世祖玉芝公寿九十有二,十一世祖元彩公寿八十有四,并恩赐栗米,乡人荣之。
(四) 乡饮宾
明清两代,享受到官方“岁给米帛”或“恩膺粟帛”的鹤城老人有不少。而获得“乡饮宾”待遇的则要少得多。
“乡饮宾”即乡饮酒礼,最初就是乡人凑在一起喝酒的一种聚会方式,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经历代政府提倡并逐步完善,遂成为古代社会敦伦常、行教化的官办酒会,是古代嘉礼之一,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这种习俗,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敦亲睦族、止恶扬善的作用,人们都把能选上乡饮大宾作为一种巨大的荣耀。
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大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诸宾皆本籍致仕官员或年高德劭、望重乡里者充之。其中,“大宾”(正宾)档次最高。清代,乡饮之人选由民间把德高望重之人推荐后,由当地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报知县(或知州、知府)复核。复核通过后还要逐级上报,由藩台转呈巡抚,由抚院咨送吏部,由吏部呈皇帝批准。被皇帝批准为“乡饮宾”的人,朝廷都要赏给顶戴品级,地方政府还要赠送匾额以示祝贺。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皆有名额限制,以乡饮大宾为尊,名额一人;乡饮僎宾次之,名额一人;乡饮介宾又次之,名额数人;乡饮众宾更次之,名额多人。
明清两朝,鹤城曾经有不少老人被举为乡饮之宾,甚至乡饮大宾。《两淮吕四场志》记载:彭大翼,前后举乡饮者二十有六,寿至九十一。二十六次被选为乡饮宾,这是非常罕见的。
鹤城李磐硕于光绪16年中进士,在其朱卷履历上也记载:“六世伯祖李存本,乡饮大宾”。
《吕四张氏宗谱》记载:邑中乡饮宾席缺,遂举八世祖光佑公为乡饮宾。成化年间六世祖以高年耆行应宾席之举,百年之间一门两膺旷典,非世有令德,何以兴此。
鹤城源远流长的长寿现象,如今已翻开新的一页。鹤城的长寿文化仍将绵延不绝,福泽子孙后代,惠及五湖四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