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淄川区寨里镇村庄名称由来(一)

(2012-11-03 11:31:56)
标签:

杂谈

寨里村

寨里村东南古窑出土之青瓷器碎片,经鉴定最早为北魏,最晚在隋、唐,而依此村址又处于南北古大道旁,足见寨里村立村之久。

村初名无考,据有关资料记述,元代前后曾以姓氏命名贺家庄。明代因绕村筑围墙,遂改名寨里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淄川县志》载有此称。清初更称寨庄,清代各版《淄川县志》均载称“寨庄”。成姓为该村世代户,并为望族,清代曾一度以成姓两支分称东、西寨庄,清末改称寨里。 

 

夏禹河村

夏禹河村约建于明代初年,据《刘氏创修支谱》载:“我刘氏明初自枣强先迁于淄邑东刘庄,后徙居下峪河”。村址坐落于南、北山坡上,夏禹河流经村中,村初以此取名峡峪河又称下峪河。村内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圣祠碑载:“淄邑城东二十里下峪河庄”。清代各版《淄川县志》载称“下峪 ”,清末,藉大禹治水的故事以同音改称夏禹河。

 

土山峪村

土山峪村约建于元代,据考,明代以前在村内居住的有徐、杜、曹、蒲等姓,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郭姓由东刘庄迁入。村初以所处山峪名统山峪,清代各版《淄川县志》均载“统山峪”。清末藉“禹娶涂山的故事,改称涂山峪,建国初以同音演变为土山峪。 

 

南佛村、北佛村、南仙村、北仙村

四村原为一村,约建于元代,据考,晏姓明代以前已在村内居住,据清咸丰九年(1859年)《孙氏族谱》载:“我孙氏一族自洪武初年由枣强迁居淄邑佛村迄今五百年矣”。村初以东山上三教堂之佛寺移于村内,命村名和尚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淄川县志》载有“和尚庄”。清初以村址位于夏禹河北岸山坡上改称河上庄,同年因村中有寺庙以河上庄的谐音称佛上庄,清代各版《淄川县志》同载“河上庄”、“佛上庄”。清后期更称佛村,清同冶年间因村大不便管理,将村分为南佛、北佛、仙佛,建国后又将仙佛分为南仙、北仙,统称佛村。

1958年成立南佛大队、北佛大队、南仙大队、北仙大队,也即现在的南佛村、北佛村、南仙村、北仙村。

 

南黄村、北黄村

南黄村、北黄村约建于元代,据考,蒲、晏两姓为明代以前土著,后迁入者为刘姓,据《刘氏创修支谱》载:“我刘氏明初自枣强先迁于淄邑东刘庄,后徙居下峪河,弘治年间迁居黄家庄”。村初以西依凤凰山而名凤凰庄。明后期以姓氏改称黄家庄,清代各版《淄川县志》均载有“黄山庄”。1958年成立黄家庄大队,1961年分为南黄、北黄两队。

 

邹家村

邹家村约建于元代,据清乾隆甲午年(1744年)《陈氏创修族谱》载:“我陈氏居淄有谓自枣强迁居淄东仙人乡之沙涧村即今之邹家庄也”。村初名沙涧村,因有山涧,水流湍急,沙随水下,是为沙涧,村民跨涧而居,村以涧名。明初改称邹家庄。又据《陈氏创修族谱》载:“先是庄中陈氏鲜少,地丁银两多属邹姓,故改为邹家庄焉”。明万历三十一年《淄川县志》已载:“邹家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