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溯源“昌国古城” 揭秘历史张店  徐立超

(2012-04-23 10:57:28)
标签:

杂谈

 

     在淄博市张店区东南2.5公里的沣水镇昌城村残留着三千余年的一座历史名城“昌国古城”她东距齐国故都和现代足球发源地临淄区十五公里,南距清代大文学家和具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故居十公里,北距著名的清代大文学家王渔洋的故乡及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四世宫宝”和省级名胜风景区马踏湖自然保护区十五公里,西距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有古代“旱码头”之称的周村区二十公里。“昌国古城”坐落于涝淄河和猪龙河之间,是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军乐毅的封地,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伐笔睹物,“史前”,“史后”各统风骚;源源三千年,兴亡多少事;悠悠硝烟尽,将军苦叹息;断碑犹识霸,古风锁今昔。当我们用审视的目光再投向这片神圣的土地,用探索的金钥匙打开它尘封的历史,人们惊奇的发现,在浩瀚的人类发展史上,这里有一处灿烂的文明,延续三千年至今风韵在。
  昌国古城,是淄博市历史的延伸,城外有世纪风景名胜区炒米山;有清代淄川县八大景点之一的猪龙河发源地;有1204年重建的沣水大桥;还有“刘墉墓”、南艺台、北艺台、操步沟、操步岭、跑马场、御碑林、翰林院、道台树、伯陵井等100余处文物古迹、遥想“昌国故城”,尽揽十朝风流;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挖掘“昌国故城”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需要,是人类历史的责任,是人类历史延续。“昌国古城”是古代齐国的重要邑地。战国时代,燕将乐毅伐齐大胜,被重封为昌国君,改建扩城,成为当时名震一方的诸侯大国。东汉至隋朝改为昌国县,是张店3000多年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时间顺序,根据历史资料古昌国城(现为张店区、注:《淄博市主要城镇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先齐时期。这里是商代诸侯逄伯陵封地。至今,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仍把昌城村叫做“商城”,与此有直接关联。元代著名方志学家于钦所编纂的《齐乘》,被誉为山东省的第一部省志。其中有“般阳郡东北四十里有逄陵故城,商代诸侯逄伯陵始封于此”的记载。清代翰林、昌城村人邹振岳(岱东)经过考证,认同于钦的观点,并在所撰本村关帝庙碑文中作了记载。从般阳老城、也就是老淄川县城到昌城村的距离,也正好40里左右,和于钦、邹振岳的记述相吻合。论及昌国历史文化,这应该是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30多个世纪之前的商代。
  昌国城西靠猪龙河,东邻涝淄河,水源充足;地处华北大平原南端,往南数千米是泰沂山脉,此处构建城池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从重修于金代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的五孔石桥墩沣水拱桥规模来分析,古代猪龙河水量很大,可以满足一座城池的生产、生活及战备需要。
  2、齐国时期。公元前284年,田齐第六任国君齐王执政后期,燕国上将军乐毅伐齐有功,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此处为封地,是一处重要城邑。昌城村的名字应该由此而得。在昌城方圆十里内遗迹颇多,村南10里外的南定镇岳店村,有乐毅屯兵的传说。昌城村附近有南艺台、北艺台、操不沟、操步岭、跑马地等,应是当年的练兵习武之地。因为在齐国将领田单据即墨抗燕期间实施反间计,在燕昭王去世后即位的燕惠王以骑劫替换乐毅。乐毅从此离开齐地投奔赵国,被赵国封为“望诸君”。燕齐战争持续了5年,战争结束前乐毅已经被骑劫取代,所以他做昌国君大约5年时间。《史记·乐毅列传》记载:“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於昌国。”《正义》曰:“故昌城在淄州淄川县东北四十里也。号为昌国君。”后来燕惠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间(闻)为昌国君。此时齐国已在齐襄王统治下,乐间(闻)可能未到齐地昌国城赴任。三国蜀相诸葛亮平生最佩服一文一武两个人物:文臣是齐桓公时的相国管仲,武将便是燕昭王的上将军乐毅。
  昌国故城基本正方形,周长各1500米,有东西南北4个正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个角门。文化层厚度1米左右,地表多汉代遗迹。1984年公布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人物:燕昭王、燕惠王、骑劫、田单等。
  相关传说:昌城村旁的老马坟。
  另外,有学者提出姜太公建立齐国初期的首都“营丘”就是昌国。若确实如此,昌国故城文化会更有价值。但赞同者寡。
  3、昌国县城时期。秦汉时期(至晚在西汉),朝廷开始在昌国故城设置昌国县,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二十五史中的《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都有“昌国县”的记载。《山东通史》记载:曹魏时代,昌国县属青州齐郡;晋代,昌国属青州齐国;南朝刘宋时,昌国属青州齐郡;北魏,昌国属齐郡。西晋至明朝末年,昌国(张店)一直处于贯穿山东的东西大道上。
  至于昌国县废除的具体时间,史藉记载不一致。一种说法是南朝刘宋(公元5世纪),刘裕将昌国县改置于临朐县。另一种记载是公元522年(6世纪),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清河农民房项聚众起义,占领昌国县城(见《淄博市志·大事记》)。这是文献对坐落在今昌城村的昌国县城最晚的记录。
  秦朝起于公元前221年,汉朝起自公元前206年。昌国县如果是延续到522年,则存在了700余年。如果算到南朝刘宋时期,也有600余年。与淄博市境内几个老县城比较:临淄县2200年历史,淄川西汉设置般阳县,至今2200年左右的历史。新城县建于蒙古拖雷监国元年(1228),民国迁至索镇,新城镇作为新城县驻地700年左右。博山雍正12年(1734)在颜神镇建县,270年历史;沂源1944年建抗日民主政府,60年历史。昌国故城作为昌国县治所,存在了700年左右。在封建社会早期,昌城村作为县治所长达7个世纪,这样的历史文化也是比较少见的。
  相关人物:任恺,博昌(今博兴县)人。《晋书》记载:任恺是三国魏明帝的驸马。晋代为吏部尚书,封昌国县侯。
  王肃,朗琊(临沂)人。《魏书》《北史》记载: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其以陈留长公主为妻。因王肃伐齐有功,北魏宣武帝元恪封其为昌国县侯,食邑800户。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卒,官终扬州刺史。
  昌国县城废后,昌城村长期隶属于淄川县,直至1955年4月淄川县撤销。旧时《淄川县志》里载有明清淄川地方文人的怀古诗,记述过昌国故城的萧条。如高肇翰、王睹诗:
  昌城怀古(七言律诗一首)    作者:王 睹
  禾黍离离雉堞平,居人指点说昌城。悲风古墓寒烟锁,落日蒹葭远水明。故垒已随征战尽,断宁堪问,满地萧萧听鸟声。
  昌国城怀古(七言绝句二首)    作者:高肇翰
  峁屋萧萧只数楹,村名仍是古城名。缫车声里人闲聚,指点山河说乐生。十二山河已破碑犹识霸才名。悠悠旧事残,故城渺渺却全安。若还笼轴人多智,未必将军惜弹冠。
  4、张店——现代的昌国。与昌国城近在咫尺的张店,古称黄桑店。后地处交通要道,建有许多店铺。其中一家张姓店铺经营的最好,后来“张家店”逐渐取代黄桑店,在北宋年间形成较大村落。至晚到金朝,形成张店镇。《金史·地理志》记载:淄川县有张店、金岭、颜神三镇。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张店地位得到提升。1946年设立张店区,隶属鲁中行署淄博特区。1955年成为山东省辖淄博市的一个区。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淄博市委、市政府驻地,迄今已近半个世纪。
  1976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撰写《淄博市主要城镇的起源和发展》一文,对于张店和张店东南2.5公里外的昌国故城遗址以及遗址上昌城村,做了认真的对比研究。他认为:
  “到了金朝,张店作为川三镇之一,实际上也就是替代了昌国城的位置,而成为这一带地方的交通中心。自从胶济铁路和张博支线以及最近的张东支线修建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了。古代昌国城的地位,就完全为今日的张店所取代。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把张店看作是现代的昌国,也未尝不可,正如把辛店看作是现代的临淄是一样的。”
  张店区属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蔓延地带,古以“黄桑店”文明海外,由“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因黄桑店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户精明干练,仗义疏财,行善积德,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逐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历经800余年,张店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重镇。
  “从昌国到张店,不仅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而且在水道上也是上下相通的。沿流溯源,确有明显的脉络可寻。”根据侯仁之教授考察撰写的历史丛书《淄博市主要城镇的起源和发展》,今天的张店区就是历史上“昌国故城”的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