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早期阅读幼儿观察记录
李羽
观察对象:陈希
幼儿基本情况:
陈希,女孩,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较好,有丰富的词汇量,普通话基本能运用合适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图书阅读很感兴趣,
具体来说,陈希只是机械把自己所认得的字从书籍中寻找出来,并没有真正借助自己所认识的字帮助自己理解画面内容,仅仅把阅读当作识字的工具。这也充分暴露出当前我们开展的识字教学的急功近利——为迎合家长的意愿,单纯突出识字量,忽视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但在活动中较欠缺想象力。
观察记录一:
陈希来到阅读区很兴奋地拿起《鸟窝里的树》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几页后,小敏拿着书去找陈希,说:“陈希这本书你能给我讲一讲吗?我有很多字不认识。”
陈希给涵涵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完全沉浸在文字当中,而忽视了图画的存在。
分析:
受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因而在同一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清清小朋友只是机械地把自己所认得的字从图书中寻找出来,并没有真正借助自己所认识的字帮助自己理解画面内容,仅仅把阅读当作识字的工具。
教育措施:
1.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阅读过程游戏化。
2.借助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创设集体阅读环境,在互动中学会阅读。
观察记录二:
今天的阅读活动《长大是怎么一回事》,我请幼儿观察画面一:你看到了什么?清清像往常一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看也没看图就把文字念了出来:这儿有一粒小小的种子。我继续提问,你能看得再仔细些吗?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吗呢?这时,其其发言了,有一个小女孩发现了一粒小小的种子,“说得真好”我立刻表扬了他。没想到清清又说:是小狗发现的种子,看见了小女孩就把种子给了小女孩而且他们还在商量怎么办的问题。就这样孩子们争论开了,接下去的画面,清清也不在局限于文字,而是更有了自己对图画的理解和想象。
分析:
看来孩子已经接受了老师,开始大胆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图文差异看来让清清非常困惑,或者说图画的表达让她不理解,但她能与老师一同分享,这是一个飞跃.与孩子建立了感情,了解到孩子的想法.而图画故事书的创作风格多以写实为主,这与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是相吻合,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激发孩子多想象、多创作.对幼儿来说,阅读应该成为一件乐事,但如果幼儿尝试了阅读,却不能体会阅读的乐趣,那么,这样的阅读恐怕也只是一种痛苦的活动。所以,如何让幼儿学会享受阅读至关重要。
教育措施:
从吸引幼儿阅读的兴趣入手,让幼儿通过欣赏、讲述,渐渐喜欢上新颖简单的画面,从让同伴之间互带喜欢看的图书进行传看,而对一些书产生兴趣。在产生兴趣之后,逐渐的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幼儿在阅读区中能安静的阅读,看自己喜欢的书并讲给同伴听,使幼儿乐于与同伴分享书中的快乐。利用教育活动使幼儿知道阅读的方法,学会一页一页的翻看图书。创设小舞台,充分让幼儿自由表现在阅读中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表演、欣赏,使幼儿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