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大腰裤子”

标签:
生活用品记忆情感 |
大腰裤子,顾名思义就是裤子的腰特别肥大,腰部的尺寸比臀围要大的多,当穿裤子的时候就象提麻袋一样。大腰裤子的裤腰大多是用一条半尺多宽的白布(蓝布或黑布等),横着缝上去的,这就是大腰裤子的最典型特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以前,在农村出生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大多是穿大腰裤子长大的。那个年代人们穿衣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御寒和遮羞而已,除了男人的上衣是对襟的,女人上衣是大襟的外,下身穿的都是大腰裤子。
大腰裤子,分为单裤、夾裤和棉裤。单裤是单层的,夾裤是双层的,棉裤就是在里子和面子中间再絮上一层棉花,为了防止棉花滚包,还要把棉裤一行一行的“引”起来。先用白色粉笔顺着裤子每隔一寸多宽,划一道白线,然后再顺着白线把里、面、棉花用针线缝到一起,谓之“引”,“引”好后把裤腿往里折叠,把两片对应着把裤裆前后缝到一起,再从裤裆往下,把裤腿儿缝到一起成为筒儿,这样,棉裤就完成了雏形。做棉裤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裤腰,先把裤腰的里面按照臀部的宽度剪好,从上边把里面缝在一起,然后展开在里子上续上棉花,再把裤腰面折下来用针线“引”好,然后再把裤腰堆在缝好的裤腿片上,从里面里外秘密的缝到一起,在缝接裤腰时,要把裤腿上边的毛布边儿伸进裤腰里,裤腰的里面都要往里折叠一公分左右,然后用针线沿着裤腰边儿秘密的缝上,这样一条棉裤就算完成了。
大腰裤子没有穿腰带的裤“鼻子”,当时的人们为了简单便捷,一般都是用布条或者麻绳子往腰上一系那就是腰带了。如果上厕所方便,怕腰带掉下去,就先把腰带解开后挂在脖子上(或搭在厕所的墙上,或搭在厕所里的小树叉上,),然后再蹲下。还有的人为了省事,干脆连腰带也不扎,夏天穿单裤时,干脆不用腰带,把肥大的裤腰顺着腰围从左到右紧紧打一个褶,然后从上往下把裤腰折叠寸余,裤子就掉不下来了。
我应该是从甩掉开裆裤那天开始,穿的就是大腰裤子,一直穿到小学毕业,在读中学的时候,就修改了行装,要求父母给做制服穿了,感觉自己阔气了,是有身份的人了,好象有文化品味似的,飘飘然起来了。
大腰裤子,穿着宽松舒适,即使剧烈活动也不易开裂绽线,但却不甚合体,体现不出体型的曲线,更感觉不到身材的美,尤其是前裆部,因裤腰的折叠形成隆起和鼓包,有许多的褶皱,看上去极不雅观,但是,免裆裤却为保护人类的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年代,在生产队里的的庄稼地里,偷窃几个玉米或其它的庄稼就是掖在裤腰里带回来的。我才感觉到这大裆裤还有这个用处,关键的时候还能当口袋用。当时还真有很多的人,装东西拿不了了,就把裤子脱下来,把裤腿一扎装粮食或者物品,装满了再把裤腰一扎,把两个裤腿往脖子上一跨就扛走了,比用麻袋还方便。
从八十年代开始,西裤的迅速普及,使大裆裤失去了市场。因为人们的劳动强度相应的降低,再加上西裤的美观大方,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带之而来的是体型裤,“地球人都知道”的保暖内衣,羊绒、驼绒、鸭绒的等等一系列美观大方秀丽的时装,大腰裤子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以下是网络照片)
http://s14/mw690/002OctpZzy6LVU6oYWx7d&690
http://s16/mw690/002OctpZzy6LVU6BLpJe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