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奖励,抑或是某一种模式就是为某人量身定做,而且这现象比比皆是。参加市里竞赛,获得第三名,换作是春姑与村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参与或许都有难度,然而春姑与村姑组合参与,这第三名就不是很难获得,甚至还比较轻松。心有灵犀且又默契配合,春姑与村姑面对不常接触的参赛内容几乎没有了心理压力,获得正确答案的几率陡增,难不成俩人是相互给予了对方信心。
村姑的班主任老师通知村姑,让她代表学校参加县里集训,任务明确。她应该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学校选中并推荐去县里,与她同样有可能被选中和推荐的同学还有很多。村姑很高兴,又有点忐忑不安,毕竟是代表学校,代表县里,而不是仅仅在班级里。可她听说了春姑也被选中并推荐,心中的那点忐忑不安似乎又没了,自小春姑与村姑在一起,只要是有春姑在,村姑仿佛就不再在乎什么了。
人生中总是有无数的想不到,想不到多了也就无所谓对想不到有疑问,或者是感触了为什么想不到。为什么学校会选中及推荐村姑,而不是他人,村姑最优秀?最值得被选中和推荐?显然不是,但又未尝不可。总得要有人被选中和推荐,村姑和其他人都可以,然而不允许村姑和他人都被选中和推荐,所以选中并推荐村姑是可选项,最终也是被选中和推荐了。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有人能够说得清是为什么吗?如果人生中的每一个为什么及想不到都要有答案的话,有那么多的时间吗?又有那么多的精力吗?可即便是有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会有答案吗?还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号。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人无近忧,是否就没有远虑?或许还是不该想那么多。村姑被选中并推荐,村姑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村姑无形中有了对她不满的人,并且因此会嫉妒她,甚至在村姑今后的一系列的人生中或许都会有影响。或许这是村姑不想要的,然而在她被选中并推荐去县里参加集训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且可能会发芽,结果,而果实究竟是怎样?或许还是未知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县里集训的日子里村姑感觉是自己人生中又一个美好的时刻,与春姑学习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真的是太美妙了。即便俩人一直是同学和邻居,也没有像如今这样几乎是每时每刻在一起,除了各自回自己的房间休息。集训的内容及学习到的知识也是让村姑非常喜欢的,选中并推荐参加集训,且又和春姑在一起,这些或许也是村姑参与春姑与村姑的组合获得竞赛名次的动力。
莫让紧张的竞赛埋没了孩子们的天性,离开了县城来到了市里,眼前的世界又是豁然开阔,孩子们的好奇心自然而然陡增。城市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奖牌,更是收获了一枚意外的城市之旅的经历与感悟。如果春姑与村姑没有走出小村庄,不能走出小县城,或许也可以来城市走走看看,然而或许就是很奢侈了,或者至少不是在这个年龄段所能做到的。社会活动消费的是公共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资源是无穷大的,而能够消费到公共资源的人则是有限的。当然能够消费到公共资源的人必须得有消费到公共资源的能力,否则即便是近在咫尺的公共资源也是望尘莫及,更莫说是能够消费公共资源了。
从小县城到大城市,是否让春姑与村姑又萌生了走出小县城?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其实俩人都知道自从被选中参加集训,就等于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把握好机会不仅仅是当下的需要。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单凭个人的力量?抑或是公共资源的浪费?显然是一目了然。当社会给予了人们一个舞台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舞台,并且演绎好自己的角色。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一个对于个人来说非常合适的舞台,然而春姑与村姑获得了。
竞赛无疑是残酷的,竞技场上只有弱者与强者,春姑与村姑所参赛的队伍与强者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可相比较弱者来说又是强者。在必须要决出胜负的竞赛中强者是笑到最后的,春姑与村姑尽力了,俩人所在的县队尽力了。或许初衷就是抱着参与的心态,却一路闯关,是因为竞技场上的氛围咄咄逼人?抑或是一种信念在支撑着?
任何人都有相应的对抗层面,这样或许还是公平,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或许残酷了一些,何尝又不是。铩羽而归与凯旋归来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尽管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可终究还是有此一时彼一时,可往往就是此一时彼一时精彩抑或是冷落了人生。春姑与村姑的组合正是如此,接下来的许多日子里人们或许还是会说起春姑与村姑的组合而津津乐道。
教育局的李科长是暗暗窃喜,因为春姑是自己的亲弟弟,女儿璐璐的亲叔叔。村姑姐姐高兴则溢于言表,村姑可是她的亲妹妹,文明文具店因此也受到了关注。人们可能不认识村姑,但可以认识文明文具店的女老板,因为她的妹妹叫村姑。春姑与村姑曾经所在的小学,还有诸多的同学,包括俩人所在的小村庄里,茶余饭后或许都会提起春姑与村姑。
人生有时候不能够要求太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亦是积累。日子一如既往,人生不可以始终是不同寻常,偶尔有不同寻常,应该比始终一成不变要好很多,春姑与村姑就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