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姑与村姑加入的县代表队在全市的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可是非同小可。而且春姑与村姑的组合也意外地让春姑与村姑出了名,所有参赛队都知道了这次参与竞赛的队伍中有一对春姑与村姑的传奇组合,觉得有些神奇。消息传回到了县城,首当其冲的就是县教育局的领导非常高兴,春姑与村姑为县城这次参与全市的竞赛活动中获奖,正在考虑要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呢。
更高兴的自然是李科长,理由自然是不言而喻。还有村姑姐姐和良明,也包括李璐。至于消息传到春姑父母及村姑父母那里,俩家老人的兴奋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一次竞赛活动,让从一个乡村小学走出的春姑与村姑在县城的教育系统中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人生的遭遇如此之奇妙,春姑与村姑从小学开始到小学毕业,是同学又是同桌,却因为一场考试俩人又在各自不同的学校学习。然而因为一次竞赛活动俩人又共同学习在一起,这样谁又敢说不定有那么一天,俩人还会在一个学校读书,甚至还有可能仍然是同桌,或者依然是春姑与村姑的组合。
有合有分,春姑与村姑又分别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一切都一如既往的周而复始,人生得继续。春姑与村姑约好了本周六的下午放学后,村姑不去姐姐家,俩人一道回家,俩人已经很久没有一起走在那条从县城到家的路上了。
春姑与村姑走的很近,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也就不会说什么了,毕竟还是孩子,尽管不是小孩了,习以为常了人们也就应该是熟视无睹了。人与人在一起走的近了很正常,谁规定异性走的太近就不好?或者是不合适。周六下午放学后,春姑没有去村姑的学校接村姑,而是俩人都来到了文明文具店,这是俩人的汇合点。村姑姐姐想让妹妹带点吃的给爸爸妈妈,再看看春姑与村姑,想想还是算了,回家的路不长也不短,别累坏了孩子。只是她可曾想过,俩个孩子负重前行何止是回家带点东西。
春姑与村姑轻装上路,一路欢声笑语,多久俩人没有这样了,无忧无虑,没有负重,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估计没有到家天也要暗下来了,但是俩人在一起,况且这条路很熟悉了,俩人也不再会害怕什么,况且是俩人又长大了一点。
春姑与村姑的爸爸妈妈没有像两个孩子第一次从县城回家那样在村口等候,俩人回家分手的时候,距各自的家都是近在咫尺了,这就是左邻右舍。春姑与村姑又来到了一起从小学到毕业一直走过的那条回家的小路上了,不远处就是俩人居住的小村庄,黑夜将至,天地间一片朦胧,两个孩子回家来了。
村姑突然回家,爸爸妈妈可乐坏了,没有想到周六的晚上女儿回家,可家里已经吃过了晚饭。村姑说离开县城的时候在姐姐那里吃了东西,肚子不饿,村姑确实是不饿?还是见爸爸妈妈因为吃过饭感到内疚?因此才说自己不饿?总之回到家见到了爸爸妈妈就好,还有晚上又是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屋里,那感觉也是很久没有了,那感觉是否挺好?
春姑的爸爸妈妈还在等他回来吃饭呢,只是没想到天黑了春姑才回来,回来了就好。春姑说他是和村姑一起回来的,村姑走路有些慢,所以回家也迟了一点。听说儿子是和邻居家的小女儿一起回家的,老俩口又乐开了,春姑与村姑终于又一起回了。老人有老人的想法不足为奇,老人有老人的想法或许也是理所当然。
上周春姑没有回家,春姑去市里参加竞赛了,听说邻居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市里参加了竞赛活动,春姑的爸爸妈妈又有点破防了,这女孩子太能干,日后和儿子在一起,儿子会怎么样?老人显然是把村姑当做自己的儿媳妇看待了。媳妇能干又担心儿子驾驭不了媳妇,可媳妇不能干老人就不担心?应该也是说不过去。人心或许始终都是矛盾的,无论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人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读一个人。
村姑避开了爸爸妈妈的话题,他向爸爸妈妈讲述了自己在市里的所见所闻。原本以为县城就挺不错了,去到市里才发觉这县城就像是这小村庄一样。市里那才真叫做是城里,市里有公交车,有小汽车,还有电话,不管相距甚远,拿起话筒就能和对方说话,这可太神奇了。如果家里也有电话,他就可以不回家都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话。爸爸妈妈如同听天书一样,但他们相信儿子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同时也为儿子骄傲,居然到了比县城还要更大的城里去。
春姑自然也和爸爸妈妈说了在城里参加竞赛,看着儿子眉飞色舞的说着竞赛的事老两口更是乐不可支。至少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才会被县里选中,才能够去市里参加竞赛,全县这么多的学生,全市这么多的学生,春姑能够参加竞赛一定是非常优秀,做父母的能不高兴。
晚饭后,春姑进了自己的小屋,依然是一盏煤油灯,几乎是空空如也的房间,但春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家的感觉。这里有他的第一次梦遗,这里有他诸多的第一次,但是他又肯定这里不是他的长久之地。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他需要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未必需要他,可是有春姑的参与,外面的世界或许更精彩。
小屋里弥散着一种味道,什么味道?难道不是很熟悉吗。黑暗中,都市的灯光突然亮了,这是幻觉?显然不是,或许又是。春姑正躺在自家的小屋里,屋子里很暗,但很安静,而这样的安静在都市里很难觅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