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姑与村姑(104)

(2025-09-13 17:19:56)
标签:

春姑与村姑(104)

分类: 原创博文(悲情人生)
  春姑万万没想到在良明家遇到了李璐,原来李璐也受到了邀请参加周五晚上在良明的家里,她妈妈准备的晚餐。不仅是春姑没有想到,包括今晚所有出现在良明家的人,除了良明外,村姑,村姑姐姐,包括李璐本人和李璐的爸爸。这就有点奇怪了,李璐被邀请自己也会奇怪?还有良明的妈妈,今晚这个家的女主人也奇怪?这不就更奇怪了?
  新家安置好了,女儿也进入了新学校,妈妈就想着是否邀请一些自己,抑或是女儿的朋友来家里坐坐,也是认认门,但她首先要和女儿说,只有女儿赞成才可以进入下一步。之所以邀请女儿的朋友,妈妈至少是这样想的,希望女儿有新的人脉关系,毕竟到了一个新环境,女儿需要有新的社交活动的人群。至于女儿邀请李璐,妈妈自然不会反对,毕竟是女儿邀请的,一定有道理。特别当妈妈知道李璐是李科长的女儿后,甚至有些喜出望外,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什么良明会邀请李璐,都说人以群分,或许还是李璐与良明一样都属于在形象上接近的,与其邀请别人,李璐应该更被邀请。
  李璐听说让自己周五晚上去良明家,她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但她要和爸爸妈妈说了之后,父母是否同意才好回复良明是否去她家。或许李璐同学本身并不拒绝去良明同学这样的家庭,但毕竟是第一次受人邀请,必须得告诉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她也不会不听从爸爸妈妈的话,一定很爽快的婉拒良明的邀请。
  李璐想着家里人不会支持自己晚上受邀出去吃饭,因为对李璐来说应该是从没有过的。一个女孩子家,晚上不出门最好,可现在居然还是晚上在别人家吃饭,也是不可思议。父母首先也觉得非常意外,但没有立即就表示反对,因为李璐长大了,需要的是讲道理,循循善诱才能让女儿觉得爸爸妈妈的想法是正确的。
  爸爸清楚了原来邀请女儿的是良明,良明的名字他是知道的,就是老邻居的外孙女,而良明的妈妈他不是不认识。良明邀请李璐,其实就是良明妈妈的邀请,基于这一点,李璐爸爸原先想说服女儿不要赴约的想法改变了。李璐没有对爸爸说其他还有什么人,因为都与自己没有关系。李璐也没有提到春姑被邀请,良明邀请李璐的时候就说了还有自己的小姨,没有提起春姑。
  李璐的父亲之所以同意女儿去良明家还有一个原因,他给老岳父打过了电话,说起了良明妈妈曾经和他见过面,如今想登门感谢。岳父说了确有此事,而他自己也是举手之劳,至于登门感谢就不必了。李科长还没有告诉良明的妈妈已经找到了她想找的人,并且人家还谢绝了有登门感谢的想法。至于今后怎么说,与女儿是否赴约无关,况且与这样的家庭往来对女儿李璐也未必不好。
  接下来告诉良明的妈妈,要找的人找不到?这似乎说不过去,既然有电话号码,且县城又不大。那么就实话实说,人找到了,但人家不愿意见你,似乎也不完全是岳父的意思,况且也会让良明妈妈失落,这或许也是李科长不愿意看到的。至于说见到电话号码就知道是你岳父,当时为什么不说?或许他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
  村姑知道在姐姐家能够见到春姑,但也是万万没想到会见到李璐,这个曾经和春姑是几天同桌的漂亮女孩子也会出现在姐姐家。她想一定是良明邀请了李璐?还是姐姐邀请了李璐?或许都不重要了,关键是怎么会邀请李璐?村姑首先对李璐本人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邀请与否都是在姐姐家,严格的说村姑也是被邀请的,只是好奇为什么会邀请李璐?仅此而已。
  李璐好奇自己怎么会被邀请,又好奇爸爸居然同意自己赴约,她是知道的爸爸一般都不会让她晚上外出的,除非有爸爸妈妈在一起。她也好奇居然也邀请了春姑,就因为春姑和良明是同桌?还有良明的小姨居然与自己年龄相仿,也和良明,春姑年龄相仿,而且春姑与村姑一直是同桌。看着春姑,她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和他怎么就如此相像呢?但是她只是想想而已。
  走进良明家的小院,见到了良明的房间,幽静的小院,温馨的小屋,李璐不禁感慨。总认为自己的家够温馨了,但此情此景?是的,这就是同学良明的家。自己的妈妈漂亮,这是李璐在自己的作文“我的家”里这样写的,然而良明同学的妈妈难道不漂亮吗?还有良明同学的小姨。
  和李璐同学一样也非常感慨的春姑,在他没有进入到这个小院前或许就想象过,他会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家。甚至他还拿自己的家与即将来到的地方做了比较,当然了眼前的景象令他目瞪口呆,这也是生活?良明特地带春姑参观了为良文准备的房间,良文的小屋与自己的小屋差距在哪里?再想一想在那个小村庄里相邻的两家,春姑与村姑的家几乎没有差异。不知道这次来到良明家会给春姑的心灵上留下什么?以及对春姑的前途有什么影响不得而知,但一定有影响。
  四个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在一位年轻母亲的策划下围坐在一张圆桌边,橘黄色的灯光,丰盛的晚餐。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和一双双充满好奇,或许又坚定的眼神,谁敢说未来不是他(她)们的。生活可以这样,又可以是那样,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感知与认知,又取决于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社会给予的回馈。若干年后,或许也要不了多久,又有谁能够说得清这个晚餐对每个人的意义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