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三个台阶,推开一扇双开,且厚重的黑色木门,进门迎面是一个院子,回廊式的结构左右对称的有四间房,这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建筑。灰墙黑瓦。院子里有一口水井,光滑的井口可以见的水井的年份了。这是常见的一种当地的民居,可以是一户人家居住,亦可多户人家居住,据说在村姑姐姐来之前,这里已经闲置多年了,结果被村姑姐姐看中了。
经过改造后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除了村姑姐姐和良文,良明各有一间房之外,另外还改造了厨房和卫生间,生活设施基本与村姑姐姐在都市里的一样。水井除了有常规的水桶取水外还加装了一台电动水泵,这样家中所有的生活用水就可以通过管道使用了。
村姑姐姐原打算买一间临街的房子,文具店与住宅在一起的,最终放弃了。现在临街的店铺归店铺,而住宅则在这相对幽静的巷子里,但仍然属于县城的中心地带,也是闹中取静吧。
或许姐姐是想安静,漂泊了十几年,习惯了都市生活,同时或许也发现了都市生活的弊端,因此她想有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至少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经过改造后的小院和老家的小院有相似之处,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才最终选择了这里。当然她不是复制老家,否则所有的努力都遇上了挑战。
在院子里摆放一只小方桌,可以在这里发呆看星星,邀上几个朋友坐坐都不失情调。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但仍然是在人群中,这应该非常重要。她一定不会忘记小时候那安静的小村庄之夜绝对没有诗情画意,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安静,抑或是一种被遗忘的感觉。可现在的安静则完全不同了,首先这里有电,因此就有了许多可能,这里有清洁的井水,即便不像都市里的自来水那样,或许比自来水更有味。
这里同样有属于自己的私密,温馨的卧室,松软的被褥,明净且朦胧的浴室,还有宽大且可以埋没自己的沙发。还有什么没有吗?似乎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一时半刻也不会有。
她决定去良明房间看看,两个女孩在做什么,是否该休息了,但一想到今天是周六,她也不着急小女孩们现在做什么了。女儿在都市生活久了,回家来一定要有适应的过程。当初女儿并不想回到这个她仅仅回来过没有几天的老家,虽然最终还是随妈妈回到了老家,不等于她的心也回到了老家。帮助她尽快融入新环境,她的小姨可以帮她,她的小姨村姑亦可以帮助她的妈妈,村姑姐姐。
一个人不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或许就会想到如何把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往往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越轨,这里的越轨不是习惯意义的出轨,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这个不同寻常也是因人而异,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在人群中多了,往往也就习以为常了,人们就在不同寻常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但不同寻常的现象多了或许就会招来他人的质疑,村姑姐姐的不同寻常就让许多人质疑,甚至是引来了非议,她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又想要什么?
或许没有人能够懂村姑姐姐,但只要自己懂自己就可以了,干嘛非得要他人懂。自己的生活怎么样,自己的日子怎么过也不是他人怎么样和怎么过。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哪儿都是每个人的人海和每个人的世界,村姑姐姐想回老家了,就这么简单。至于她想要什么?一个人正常有的生活,正常有的东西,包括正常有的情感,诸如此类她都想要,这过份吗?应该不过份。她已经不再为衣食是否无忧操心了,有了自己栖息的地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她想要的生活已经有了雏形。或许她只是想再不同寻常一点,但又不想被人质疑,甚至是更多的人质疑。
眼下的一切,至少是目前为止,村姑姐姐非常欣慰,为什么会欣慰?又为什么要欣慰?真的值得欣慰?不需要答案,但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答案是她想要的,如今答案有了,而答案是否非常满意?又是另当别论了。千万别低估一个人的欲望有多强,永无满足之心或许是人的天性,而适可而止又是必须有的心态。因此人始终在矛盾中,纠结中生活,甚至是疲于奔命。
村姑姐姐或许就是不想再疲于奔命了,因此她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这些决定在她的另一半还在的时候或许会完全没有办法做出,因为会有制约,亦有羁绊。而对于目前单身的她来说可以做出任何自己的决定,甚至这些决定是否正确,是否会有质疑都无所谓。关键是她有权利做出决定,甚至是有能力让决定得以实施。
小城的夜,小巷里的小院里非常的安静,村姑姐姐却仿佛还是看到了隔壁屋里妹妹村姑和女儿良明还悄悄的说着什么。自己的同胞妹妹,自己的亲生女儿,年龄相仿的一对女孩,她真的也想回到她们的岁月,也在她们中间,说着女孩子们才懂的悄悄话。然而这是她无法,也是永远再不可能到的东西。
人在伤感,抑或是感慨时多半是由于孤独,倘若此刻村姑姐姐不是一个人,或许她的浮想联翩就是另外的意思,或者至少不会有伤感成分的感慨。良明的屋里还亮着灯,但几乎没有了动静,她临时改变主意了,不再去女儿的房间。良文的房间没有亮灯,村姑妹妹应该也没有回到房间,她和妹妹有很多话说。她直接走进了浴室,她要休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