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到担任县教育局的中层干部,是否与当县领导的岳父有没有关系?无从考证。但即便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仍然会被认为有关系,这是没有办法的。为什么张三李四不提干,偏偏是你李科长。这是题外话,或许也有点意义。
以讹传讹,到了后来就连李科长自己都有点恍惚了,我的升职真的和岳父有关?只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是岳父大人不再当领导了,并没有人因为他是前领导的人而对他有什么不妥。李科长的为人处事,还是有口皆碑的,岳父在领导岗位与不在领导岗位,李科长的办事及与人相处都是循规蹈矩,不会留有任何让人会有口舌。如今岳父大人不在领导岗位了,李科长还是李科长。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春姑已经去世的父亲原本也是县里的一位领导干部,只是在李科长还没有从学校调到教育局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因此他的升迁与自己的父亲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他就是运气好,但人缘关系也好,工作能力应该也不错,至少在他当班主任时的几届毕业生在升学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机遇加能力,还有运气。而他的运气又或许与他在医院当医生的妻子有关。
医生的职业,加之自身的优势,李科长的妻子或许更应该成为仕途中人,而非是职场上的佼佼者。然而她或许是无意中帮助自己的男人进入了仕途,自己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一个贤惠的女人或许会这样做,李科长的妻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李科长当然知道自己的今天与妻子密不可分,他对妻子的爱人人都知道,他对妻子的爱应该也不是没有理由。
如今是自己努力了,妻子尽力了,岳父也退下来了,一切都不再有悬念了。即便岳父在自己的升迁过程中是否有过作为,至少人们都认为绝对有作为。眼下一切都要靠自己了。正因为如此,他就格外小心力求哪怕是不犯一点错误。
错误对某些人来说可大可小,可追究又可赦免,但对李科长来说则是连一点错都不能有,因为他坐着的是一个有权力的位子。或许是有人眼巴巴的盼着他犯错,哪怕是一小点错,就可能使他位子不保。李科长聪明,也很明白过了这个阶段,也就是岳父刚退下的这个阶段,自己一定不能让人有抓住机会诋毁自己。因为诋毁就意味着某种结束与某种的开始,挺过来了这个阶段,一切都会好起来,李科长坚信。
老邻居女儿孩子的异地转学通知已经通过公函的形式发给了当事人,事情非常顺利。经过了局办公会议,形成了会议文件,有根有据,李科长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现在他可以庆幸当初没有差一点就说了信封的事,否则真的是会乱成一锅粥。有人会质疑,是否以前就有过此类情况,就有没有被说出的信封?单凭这一条他也就是有口难辩了。是啊,以前有没有过?这是很正常的推测逻辑,即便是说什么,有谁会信呢?若是不信又如何?舆情往往就是软里藏刀一样,质疑是被允许的,质疑只是一种监督模式。当质疑不断被质疑,质疑就是一件武器,就是一把刀子,甚至是利刃,结果往往是不言而喻。
一旦有了信封事件,首先最难堪,最尴尬的就是老邻居的女儿,但或许又有人同情她,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也怪可怜的。接下来受谴责的或许就是李科长本人了,在任何引发争议的事件中,人们第一时间往往同情的是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其次是妈妈。有人是否会质疑李科长要求人家这么做的?各种各样的质疑,甚至是流言蜚语或许会铺天盖地。再就是领导的指示怎如何落实,这一连串连锁的反响谁人挡得住,又谁能承受得住。
再说那信封里就不仅仅是烫山芋,至少不再会姓李,即便如此还会被人质疑是否曾经有过比这更大的信封?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幸亏当初没有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与女儿都会受到牵连。然而至今谁都不知道有信封一事,包括李科长的爱人。
至少是到目前为止不会因为出现信封事件而对自己不利了,这确信无疑,况且信封的主人真的有什么,自己坚决的予以否认也会相安无事的。想到了这里,李科长完全放下下来,也就在此时,村姑姐姐又来到了李科长所在的科室。听见了大办公室里异乎寻常的热闹声,李科长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原来是老邻居的女儿来了,她没有直接进李科长的办公室,而是就在教育科的大办公室停下了。
村姑姐姐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她从都市带来了几款巧克力糖来到了这里,说是请大家吃喜糖,自己的女儿转学成功了,前来感谢大家,带了点糖果聊表心意,显然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诚意。大度且又潇洒,村姑姐姐把这次的感谢活动演绎的淋漓尽致,离开时还说了自己的文具店开业请大家去捧捧场。这话是说给李科长听的?不得而知,这次村姑姐姐来,对李科长自始至终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