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卫生院給春姑的妈妈开了一份计划生育转诊证明,春姑的妈妈终于要去县医院了看医生了。为什么开的是计划生育转诊?说来就有点意思了,但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诊治的费用上省去很多,甚至是免费。
就凭这一点公社医院的转诊证明是否就有点问题了?其实不然,转诊证明是职业赋予医生的权利,为什么转诊?因为是不确诊,抑或是不具备条件诊治的患者,或者是病人有意图转诊,而医院要保障病人,或者是患者的选择权,抑或是意愿。
至于像春姑母亲这样年纪大的妇女为什么会开计划生育转诊证明,公社医院也不是无章可循的。患者只有一个孩子,至少目前是一个孩子,符合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好的相关要求,更何况患者是一位女性,没有理由说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就不可以是计划生育门诊的病人。还有患者的生理症状也符合,或者是接近计划生育的范畴,女性患者,又有谁敢保证不与计划生育有关连?
医院或许也是有的放矢,这就另当别论了,但至少不会因为一份转诊证明而自寻麻烦,抑或是违规。
怀揣着转诊证明,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春姑的妈妈独自去了县医院。并且时间充裕她还想去春姑的学校看一看儿子,说好星期六可以回家的,但没有见到儿子的身影。妈妈想儿子了,抑或是老人不放心,因此想着是否顺道看一看春姑。
县医院距春姑的学校不远,与李科长的家也不远,李科长的妻子今天是早班。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小县城里几乎是所有的妇科方面的病患者都会来到她小小的办公室里,而她今天接待的第一位前来就诊的就是春姑的母亲。
眼前的这位母亲,亦是患者,或者是病人,同样的是对计划生育的转诊证明?但仅仅只是迟疑了一下,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非其他。眼前的这位病人局促不安,医生哪里知道春姑的妈妈从来没有进过妇产科的门,更别说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了。
进医院或许是人生的必然,进了医院或许就得脱胎换骨,或许就要承受不知所措。春姑的妈妈进了医院,她有点不知所措,但是要听医生的,她想过会怎么样,但没有想过会这样和那样。好在眼前的医生非常平易近人,温和的态度让春姑妈妈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不少。
作为妇产科医生,李科长的妻子遇见了太多的病例,眼前的这位病人病情不是很重,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或许有可能加重。常规检查结束后她給病人开了处方,并告知病人如何使用药物,还特别提醒了病人注意个人卫生。或许医生不好更深入的说什么,但是她又知道个人卫生往往并非只是个人的问题。
眼前的这位病人和自己的母亲年纪差不多,但显得比自己的母亲苍老,一种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这样大的年纪只有一个刚刚上初中的孩子,更令医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是有些悲哀。她没有和患者继续聊下去,因为她的下一个病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春姑的妈妈第一次进这样的大医院,尽管在医院里的过程中感到有些不适应,甚至是尴尬,但听医生说了病情,以及病情产生的原因,后期治疗都有了详细的告知以后心情也平静了很多。医生说的话应该是很有道理的,想想自己的生活习惯,当然不只是生活习惯,今后一定要按医生说的去做了。
春姑的妈妈或许再也不会想到給自己看病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媳妇,女医生給她的印象太好了,平易近人。女医生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端庄优雅。若是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女儿,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她应该和自己被抱养的儿子差不多年纪,想到了这里她想起了还要去春姑的学校看春姑,于是便急忙离开了女医生的办公室,朝着离医院不远的春姑所在的学校走去。
显然看春姑的想法会落空,正值是上课时间,她也不可能去教室看春姑,况且春姑离家也还没有多长时间。想到了这里,春姑妈妈看了看安静的校园,不再坚持要看春姑了,回家还要走很长时间。同时她要把医生的话说给春姑的爸爸听,尽管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但治疗还得要他配合。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不是她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现状的,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和这个男人,当然也是为了自己,春姑的妈妈想好了要和春姑的爸爸一起争取自己的身体早日康复。
任何人生存的欲望就是生活的好一点,至于好一点是好多少为好?应该是没有标准,因人而异,因各种因素而异。春姑妈妈的生活好一点就是儿子村姑的学费?抑或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在去医院的途中顺道看一看儿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