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东到华北,又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想象着马蹄声声,蒙古包,牧羊女,马头琴,立即就是是享受的氛围。内蒙大草原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转眼一瞬间,河山壮美任我行,领略风光无限,只争朝夕,豪气亦自扬。
背包客来过,亦有路过呼和浩特,或许是兴犹未尽,或许是行色匆匆,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再次走进呼和浩特,但愿要比前几次好,至少不再准备来去匆匆。
乌兰察布(集宁南站)距乌鲁木齐站仅仅130公里直线距离,绿皮火车走了170分钟,沿途停靠了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共10个火车站。背包客为什么选择这条线?这就好比是乘坐公交车旅游一样。列车悠悠,沿途风景尽收眼底,相比较其它线路的列车风驰电掣,背包客还是以为这样近似于闲庭信步的旅行更有意义。再仔细看看文中的两张图片上的火车站建筑风格是否非常有特色?
呼市湛蓝的天空,熟悉的呼和浩特站,观为撼之。建筑屋顶绚丽的宗教色彩,更是典型的城市风格。城市以个性为主题,或许正是呼和浩特市的魅力所在。
第一次来呼市,城市还没有地铁建成运行,而今天到了呼市背包客第一个就想到去乘地铁。背包客有幸成为呼市地铁乘坐免费人员的行列,又是风驰电掣的地铁把背包客带到了呼市的“宽巷子”,“清真大寺”,背包客走进了呼和浩特。
呼市的宽巷子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民族风情街区,全长不足500米,西起通道南路,东至前新城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记忆。宽巷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当时作为“丝茶驼道”起点之一的和合桥附近逐渐形成市集。1931年正式命名为“宽巷子”,至今保留着百年前的建筑风格和商业形态。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
庆凯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归化城秀才李丰年募资修建,初名牛桥,后更名庆凯桥以纪念康熙帝征讨噶尔丹胜利。该桥为三孔石拱结构,青白色石料筑造,桥身呈弯月形,因“石桥绕月”景观列为归绥旧八景之一。1959年毁于特大洪水,2007年原址复建新桥,完全复刻旧制并增设汉白玉护栏。重建后周边改造为文化街区,成为融合历史与艺术的打卡地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