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北京颐和园是1967年7月的某一天,而且只记得昆明湖,其他则印象不深,甚至是没有了印象。第二次是在北京颐和园门口,但没有进去,印象是当时还和颐和园的守门人聊了一些话题,那是在五年前的某一天。第三次北京颐和园之旅,也就是本次的自由行—北京颐和园,同时也是本年度的第四次自由行的第一站,选择了走进北京颐和园。
相隔58年再来颐和园,至少感觉中是非常好,一整夜的绿皮火车行程,列车停靠在了北京站,立即就赶往了颐和园。58年前的城市交通应该没有如今便捷,今日便捷的北京城市交通让背包客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而且是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北京颐和园。
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室一堂皆是故事。每每听解说人员的夸夸其谈,心里都是有些感慨,原本没有的故事说多了就是故事了。而原本就有故事的说多了,听故事的人也多了,有些故事就成神了。当然了只要是良好的愿望,即便有点夸张,抑或是神话了,也是无妨。
印象模糊的昆明湖又清晰了,波光粼粼,抑或是圈圈涟漪,小雨后的昆明湖显得格外的美丽,甚至是妩媚动人。微风拂面,吹动着嫩枝绿叶,正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身在这昆明湖畔,就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背包客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或许还是没有时间懈怠。背包客要把模糊了的颐和园印象修补好,又要寻觅从来就没有过的印象,然而还要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