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姑与村姑(五十五)

(2025-08-07 11:44:16)
标签:

春姑与村姑(五十五)

分类: 原创博文(悲情人生)
  村姑回村子里来了,村姑晒黑了,还是以前的那个村姑,可春姑觉得村姑变了,至少是比先前变得漂亮了。或许是对村姑由来已久的好感,也或许是与村姑不曾见面有数十天的时间,再就是春姑的孤单或许不再孤单,总之是村姑变了,春姑坚信自己的认为。
  村姑变没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村姑带回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村姑城里的姐姐要举家回来了。但不是回小村庄,亦不是回乡下,而是准备举家迁回到县城,并且在县城买房,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良文和良明也要随父母一道回来了,这无疑令春姑非常高兴,而且两兄妹很有可能转学到县中学。甚至会和春姑,乃至村姑成为同窗,同桌,抑或是校友。
  村姑的姐姐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决定举家迁回自己的老家(县城),家乡虽然贫瘠,但县中学的教育质量则是有目共睹的好。莫说是当初,即便是现在,越是经济上不太好的地方教育质量则越好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许这就是村姑姐姐决心回家的初衷。
  “谁不说俺家乡好”既有广义的一面,又有狭义的一面,应该不仅仅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家乡赋予你的,以及你所赋予家乡的,合理的比例,或许才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真正含义。至于是否能够以对等的校级关系把良文和良明转学到县中学?抑或是其他的办法,村姑的姐姐应该是运筹帷幄之中。
  县教育局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局周例会如期召开,局长首先谈到了今年的中考工作,显然局长很满意包括中考工作的前期准备,中考过程,以及后期新生的录取工作。这让具体抓这份工作的李科长感到欣慰,这个阶段他所领导的部门确实是在尽职尽力的工作,包括新生录取在内的阶段性工作基本要收官了。局长最后又说,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今年的新学生生源是否可在提振本县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新生来源的途径。
  领导说话从来都不会直接告诉下属应该如何工作,深刻理会并做到让领导的意见圆满落实或许正是像李科长这样的一些人需要认真思考的。他记住了局长的话,并且认真做了笔记,局长说话应该不会是无的放矢,而局长所说的上级领导亦是如此。
  村姑告诉爸爸妈妈说姐姐准备回老家,并已经看好了县城里的一处房子,而且就在距县中学不远的地方。那里属于县里的主要街道,热闹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村姑姐姐的想法不是因为那里热闹,而是那里的附近有好几所学校。村姑姐姐要在县城里开一家文具商店,听说还要雇人呢,这应该也属于投资。
  村姑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女儿这么有出息,世世代代的庄稼人,变成了地道的城里人不说,居然还做起了生意,当起了老板。两位老人怎能不感慨,又怎么不为女儿骄傲,这样又可以见到自己的外孙及外孙女了。
  村姑姐姐应该打的是如意算盘,但又是确实可行,甚至是没有任何风险。卖掉城里的房子再到相对贫瘠的小县城购房,这两地房产的价格差价就足以让她可以获得更大面积的房产,而手中仍然会有不菲的资金。曾经在商海淘到了第一桶金的人们,往往是通过不断的改变资金结构重复获利的现象大有人在。有人会继续折腾,有人则维持现状,但确保自己会丰衣足食,甚至会保障自己的下一代人,或许是更远。
  回家乡开一家文具店,至少投资风险不大,而且一定有市场。不仅可以給学校的学生提供文具教材,也可以給企事业单位提供商品,那就得看如何操作了。再则开店的房产是自己的,免去了租金,甚至是今后的烦恼,关键还是住宅。营业与居住的双重房产,或许是村姑的姐姐不想再打拼了,见好就收,随遇而安。
  还有关键的一点,姐姐是回家乡来投资了,若是根据相关政策,自己的两个孩子可以到县里最好的学校就读,这就等于是可以享受到县里最好的教育资源,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村姑的姐姐或许还谈不上是光宗耀祖,但至少也是出人头地,或许她要的不是光宗耀祖,也不是出人头地。落叶归根是一方面,父母年纪大了又是一方面,而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如果有了本县最好的教育资源,或许还不输城里的某些名校,至少是让他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当然还有和自己的女儿几乎一般大的妹妹,村姑,谁让姐妹俩是一娘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