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仅仅是这些就令春姑嘘唏不已,其实村姑的文章很长,看来村姑是用心写的这篇文章,而且是非常的有心。春姑通过回忆尽可能地还原了村姑的文章,或许还是使用了自己的一些语言装饰,但一定是村姑文章的意思,亦是村姑的原意。
“当村姑如约出现在自己门前时时候,一个穿着浅紫色碎花衬衫的青春女孩出现在了我,春姑的面前。村姑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今天换了一件新衣服。这件衣服从来没有见村姑穿过,但又有点眼熟,想起来了,那是村姑的侄女良明穿过。因为是特别的好看,所以我的印象就比较深刻。村姑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再拘谨,只是说了一句我们走吧。
”而村姑的文章里却是这么写的;“因为第二天去县里赶考,我把姐姐给我买的衬衫拿出来准备穿上,良明也有一件同样款式的衣服,穿在良明身上显得特别漂亮。姐姐说女孩子在重要,或者是严肃的场合一定要衣裳得体,我想这件衣服应该适合自己所说的重要场合,抑或是严肃的场合,考场不仅重要,而且严肃。衣服的领口有点高,而平时穿惯了敞领口的衣服,所以还有点不适应。一出门就看见了春姑已经在等我了,可能是因为我的神情被春姑误会了,以为我很拘谨,那倒真的不是,和春姑在一起有什么可拘谨的?”
村姑接着写道;“我注意到了春姑的眼神,或许是我的新衣服惊艳到了他,但是那种惊讶的表现转瞬即逝。我真佩服春姑哥哥调节情绪的能力,有时候觉得很好玩,有时候又希望他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要过多的用在我身上。”村姑的话有所指向,或许她是感觉到了什么?村姑继续写道;“近来一段时期,也不确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春姑哥看我的眼神有些游离,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否正确?而这样的眼神以前是没有的。我想通过捕捉他的眼神窥测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但那眼神顷刻间就消失了,还是从前的春姑哥的眼神。我不确定是否有些喜欢春姑看我时的那种游离的眼神,但肯定是不会反感那样的眼神,甚至是相反。”
可以想像一下,春姑看到村姑这样说自己,当初不把文章给春姑看是否是应该的?而春姑看到了村姑这样写自己,是否就已经触动了春姑的内心?或许是最柔软,最敏感的那根弦?
两个孩子去赶考要说不紧张显然不合常理,然而即便是紧张又能怎么样?不至于临阵脱逃?或者是一直紧张到考试结束?显然都不可能。两人一路上没有说话是确定的,因为话什么时候都可以说,然而今天的氛围似乎不适合说话。即便是两人在交换书包时都没有说话,而是一种默契,彼此对彼此的默契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然而春姑与村姑之间已经有了这种默契。
人生的路有些是前人走出来的路,这样的路尽管走下去就好了。而有些路得靠自己摸索着走出来,这样的路即便是有了,而前途未必就不再有坎坷,尽管是这样仍然要摸索着走出一条路,而且尽可能的是康庄大道。春姑与村姑直到见到了学校的老师,以及诸多熟悉面孔的赶考同学,两人才如释重负,路终于走对了,至少是通向考场的路。
春姑说;“我和村姑一刻都不敢懈怠,因为我俩都很少来县城,更别说是来县城考试,况且是很重要的考试。村姑紧张我理解,而我何尝不是一样的紧张。虽然参加过很多次考试,然而今天的考试能和以前的考试一样吗?村姑新衣服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而我或许也好不到哪里去。就在此时,亦在此刻我看见了熟悉的老师与熟悉的同学,突然之间我不再紧张了。这和平时的考试有什么区别?别人紧张吗?别人不紧张春姑为什么紧张?看着村姑也渐渐的松弛了起来,我突然握住了她的手,加油。可能是突如其来,那一刻村姑楞住了,但随即就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或许这就是心有灵犀。”
而村姑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春姑突然握住了我的手,加油。那一刻我愣住了,太突如其来了,会不会有人看见?春姑的手很有力量,并把力量传递给了我。那一刻我甚至希望春姑的手再多一些时间握住我的手,不要松开。管谁看不看见,这与别人有关系吗?”
彼此给彼此力量,彼此给彼此希望与鼓励,春姑与村姑在人生的道路上第一次彼此的手握在了一起。尽管看起来有些突如其来,有些猝不及防,但是需要防吗?答案是否定的。至于是否突如其来?读者们说说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