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到宜春仍然没有直达车,无论绿皮火车,或者是高铁,还是绿皮D车,于是仍然是借道南昌去宜春,资源和机会都给了南昌,却让旅行者多绕了些路,多花费了时间,当然还有金钱。
从地图上清晰可见,且一目了然,抚州到南昌,再从南昌到宜春明显绕路了,或许也是无可厚非,干嘛所有的到达都只能是直线到达,而不能有其它?
得益于抚州到南昌,再由南昌到宜春,分别两城市间的交通方便且快捷,尽管是绕路,抚州到宜春也就实际用了81分钟,可见距离并不是问题。
时雨时停,别有一番风味,更无妨大碍,谈不上风雨兼程,也有那么点意思吧。9点50分抚州站发车,辗转南昌到宜春11点33分,两小时不到,是否依然是便捷的城市交通。
秋风秋雨中的抚州火车站与雨后还阴着天的宜春火车站都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背包客在这秋风秋雨的日子曾来过这里,并从这里再去远方。背包客或许应该引以为豪,孤独一人迎秋风沐秋雨,心情的新高度。
宜春古称袁州,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宜春建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阳县。1949年7月10日,成立袁州分区,辖宜春、萍乡等8个县。1978年7月,改设宜春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
又因宜春地域“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尽管一路走来,风雨相伴,却貌似正朝着春天走来。
时光匆匆,亦不敢懈怠,入住的酒店与春台公园近在咫尺,尽管还是雨纷纷,然而沐雨行,袁州鼓(樵)楼,春台公园。
(图一/图二,分别是宜春西站/宜春站,宜春站又是高铁站,而宜春西则是老火车站,如今已经停止了客运业务)
春台公园也是山,尽管海拔只有132米高。民国21年辟为宜春公园,50年代初期改称人民公园,后改为春台公园。
西汉五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刘成受封为宜春侯时,初辟五台,宜春台为最胜。”历代文人墨客把宜春溢为“名山异景”、“佳丽之地”,在此登临把酒,咏长歌,寄情抒怀,春台公园也因此得名。
春台公园且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宜春市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宜春鼓楼,又称袁州谯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区鼓楼路步行街。该建筑始建于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并在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完成了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的建设。
鼓楼由主台、南观天台、北观天台及主台上的谯楼组成,主台高6.05米,台上建有谯楼,通面阔27.3米,通进深11.8米,高10.8米。鼓楼呈“π”字形布局,城台下辟有石劵拱门,东西劵拱分别嵌有“鼓楼”、“余辉”石额。
2006年5月25日,袁州谯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