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贺州,却是匆匆行,信心满满准备在贺州,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有原计划。来到了贺州才知道贺州的旅游景点很多,然而要去这些景点却是不容易,甚至是相当的不容易。可能是在别处没有遇到过在贺州的情形,以至于感觉在贺州的旅行交通状况真的太令人失望。当然了如果是自驾游或许是一切都不是问题,只可惜只能是依赖城市交通的背包客犯难了。
即便如此,仍然是坚持去了临贺故城,正所谓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临贺故城最亮眼的景点就是贺州文庙,至于老街老巷,包括老宅那是面目全非,但是有铭牌指明哪儿是什么,哪儿又不是什么。故城抑或古城?现在看来都不重要,也不在乎过去与现在怎样,关键是还有这个概念的存在,否则即便还是这个城,这个街巷,但故城或古城就真的没有了。
为什么是临贺故城?而非是临贺古城?度娘是这么说的;临贺故城之所以成为重要的历史遗迹,而非其他古城,主要原因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给了背包客一个答案,而答案是否完全正确其实并不重要。
首先,临贺故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临贺故城一直是岭南桂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2。临贺故城据说是贺州的前身,也是贺州的老城区,慕名而来,站在贺江边,眼见清澈的贺水,再看看即便是现在两岸边热闹的场景,倘若贺江依然能够通航,如今的临贺故城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依然可以想象的是流动的贺江水,流动的码头,流动的人,亦是繁华的象征,因此当年的繁荣景象是否就栩栩如生了?而毗邻文庙的老街区现在倒是安静了许多,或许是热闹后的沉寂,抑或是一种态度?相对的安逸与静谧,或许也是老城区的必然。
贺江,古称贺水、临贺水,在广东封开县古称封溪水、封水。以碧绿幽深闻名。为珠江流域干流西江的一级支流,其上游富川江(富江)发源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乡的茗山;向南流经富川县、钟山县、贺州市、广东省封开县,于封开县江口镇注入西江。贺江平均坡降0.6‰,全长352公里。
而临贺故城,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贺江两岸,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临贺故城被贺江从南北走向一分为二,分称河东和河西。故城保存较完整的是河西古城池。河西古城东倚贺江作为天然屏障,西、南、北三面于建武元年(25年)始建板筑夯土城垣,周长达4000余米,高6~7米,城墙东南西北各建有城垛,城垣外侧同时开凿有约10米宽的护城河。具有近两千多年历史的临贺故城,遗留下众多的寺、庙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贺州文庙。
尽管来去临贺故城都颇费周折,但还是值得的,否则来到了贺州,或许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没留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