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好书,读好一本书,读一本好书。都是说读书,却是意思迥异。既然是读书就要读好书,否则会白白浪费时间,读书也是徒有虚名。读书自古以来都被世人津津乐道,奉若世事之首,甚至是历代朝廷亦把读书视为治国大业之所需,更是在读书读的好的人士中选拔其为治国或辅助治国的栋材。读书融入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人,当然亦有例外。读书当然就要读好书,因为即便是一本不被认为是好书却读了,其实也不妨读好,既然是书,自然有书的意义,就算是反面教材亦非不可,况且就不能有正面的收获?
读好一本书,这本书即便对读书人来说未必就是一本有实际意义,然而既然是读了,就得要读好。读好当然不是泛泛的读好,而是要读懂这本书,可以这么理解读懂了一本书,即是读好了这本书。读好一本书并不容易,更可悲的是读好了一本书未必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相反的是除读书人之外的其他(当然包含很多)不仅仅是没有好处,是否就可悲,乃至于可怕。
读一本好书,如何确定在浩瀚的书海里读书人读的是一本好书?这里就要辩证看待了。一本人云亦云的好书未必对所有人都是一本好书,这或许有点牵强附会,每个人的情感决定了其对一本书的理解与接受(而这里的情感其成分就更复杂了)。因此读一本好书?这可真的有点难,甚至是不可能?虽然不排除就是一本公认的好书。然而只有是自己读懂,并且对自己有益的书或许才是好书。花大量的时间读一本书,最终确认是一本好书,人生的时间寥寥。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对一本称之为是否好书的定义或许是随着时间流逝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根本变化,因此确定是否读了一本好书真的不易。当然好书的概念是相对而言,因此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说自己读到了好书也是完全可以的。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一定没有读过书,当然也无所谓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因为连读书都没有,也就无从谈起其它了。一个人一生究竟可以读多少本书,当然也包括读好书,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是否可以想想人的一生与多少好书失之交臂?然而身边总有那么一些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又是否读好书了?或者就是读了一本好书?再就是读好了一本书?或者是更多?
读书,乃至于围绕读书,长篇累牍亦不过分,甚至还是难以诠释清楚,无法切割又不得不切割,错综复杂的读书仅仅是有感而发。某人有藏书无数,有些书没有被翻动过?其它的就不说了。笔者曾经有两个书柜的书,即便是微不足道,有些书可能拿到手时打开过,别说读了,或许有更甚之。
社会就是一本书,也仅仅是一本书,读好了就是一本好书,反之亦然,这里的读好了包含是否的两种意思,不再展开。人生更是一本书,甚至是无所谓什么类型的书,读了,读完了,然而只是读了,甚至不管是否读好了一本书,读了一本好书。人生亦是一本著书的过程,书封笔了,然而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可惜读书人再也无法读由自己人生撰写的,或许是一本好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