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一片黄土地闲置着,不应该呀,正是播种的季节,然而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至少是这个播种的季节黄土地上没有播种。这里不是土地贫瘠之地,这里的黄土地上一定生长过丰富的植物,或许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黄土地一定荒废了很久,至少是不种粮食很久了,寂寞的黄土地上人迹罕至,甚至没有鸟儿与虫儿。
没有播种的黄土地毗邻着新修的柏油路,而柏油路原先是黄土地,黄土地变成了柏油路,黄土地上的庄稼人又从柏油路上离开了黄土地。黄土地一声叹息,庄稼人或许也是不情愿,甚至是无奈。柏油路上偶尔有车辆驶过,马达的轰鸣声有远到近,又渐行渐远,戛然而止,余下的就是黄土地的寂寞。黄土地似乎并不寂寞,偌大的黄土地上亦有伫立的钢铁支架,尽管夕阳下形单影只,但未来取而代之的或许是林立的高楼,抑或现代化的瑰丽,届时寂寞的黄土地或许不再是寂寞。
汽车的尾灯在暮色中闪烁,载着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更多人离开黄土地,奔向黄土地之外的喧嚣。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年复一年,尤其是远离喧嚣的乡村更是越演越烈。当城市化浪潮席卷而过,寂寞的黄土地不仅是自然生态的伤口,更折射出乡土文明深层的断裂与疼痛。
寂寞的黄土地
始于经济理性的碾压,当一亩黄土地上一年辛勤劳动后的收获不等于响应的价值,甚至是远低于响应的价值,让世世代代与土地耳鬓厮磨的农民,开始用经济学公式丈量黄土地的价值,于是就有了寂寞的黄土地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尽快,甚至是比起一年辛苦的劳作则可获得多的多的收入,庄稼人不再将春种秋收赋予诗意,当土地从养育生命的母体沦为生产资料,它的寂寞便成了经济理性必然的选择。而这一切都是造成了可使用且产生价值的黄土地的减少,减少甚至是细思极恐的。
黄土地的寂寞里正孕育着新的可能,寂寞的黄土地或许是阵痛,寂寞只是是短期现象,黄土地的寂寞或许正是为了黄土地不寂寞,但愿这一切如人所愿。黄土地的寂寞不是终章,当人们,或许也是时代不再用怜悯的目光审视荒芜的田垄,当城市与乡村不再是此消彼长的沟壑,这片黄土地终将在新的文明形态中重获生机。那些深埋于黄土之下的文化基因,终将在与现代性的对话中,生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根系与果实。
寂寞的黄土地或许不是消极且可怕的,荒芜的黄土地,甚至连寂寞都不是,寂寞的黄土地或许就不仅仅是寂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