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再多的理由,也是值得堂而皇之的愤青?为什么总是愿意多一些抱怨,而不认真的想一想,应该是我们抱怨的吗?与其无谓的抱怨,何不轻松自己,洒脱一点。与其纠缠不清既往的恩怨,真是毫无意义。
激昂慷慨之后,无论文字或情感都是苍白的?不是没理由,或是应该否。试着另外一种心情或方法,而非人之常见的习惯思维,就会少一些,或完全没有了抱怨。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束缚信口开河,甚至是貌似深思熟虑的情感释放。因此,也无法阻止蔑视。
相对是因人而异。容易被激动或感染,是情感瞬间的异常波动。一切恢复正常,会因此而羞愧。情感本身很微妙,受制于各种不确定或未知的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情感相对于恒定。相对不变的决定因素,导致了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莫名其妙的偏执。情感人甚至自己都不满意,但又无法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此刻的迷茫,沾沾自喜亦非不可,更多的人并不认为或意识到可笑的事情正发生在自己身上。
人们沉沦于约定俗成的怪圈,因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发情感共鸣,并非不妥。情感源于生活的质量,空间和自身的修养,从而有各异的表达。可能这还是浅层次的,撩动情感神经细胞的或许是始终无法知晓且神秘的神经元。
喋喋不休重复着抱怨,又日积月累重复着似乎并不满意的日子,这是多数人的现状,或许也是正常。一不小心,某人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因为特别优秀。相同的发声所引发的共鸣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的名人效应,任何情感的存在与否都正常。
不可或缺痴情的狂热,亦是盲目的跟风,连自己都说不明白的理由,人们津津乐道于或许并不值得推崇和追逐。人云亦云,光怪陆离的人间百态就是莫名其妙。人忧亦忧,喜怒哀乐并不完全属于自己,客观上是感受的自然反应,主观上或是缺乏自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