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出真知?即便不是完全正确,至少有真知的成分。未经涉事过的领域,要想尽情的驰骋,显然不可能,即便是有了所谓的驰骋,也没有原汁原味的成分,因为没有感知。充其量只是杜撰,然而杜撰的惟妙惟肖,是因为天赋?不管怎么样,感知与真知走得最近。想要获得真知,就去感知吧。不想感知,又想获得真知,就去寻觅天赋,或者是祈祷天赋。
年轻人写老年人,男人写女人,反之女人写男人,写超越自己生存环境,写自己完全陌生的精彩,能够写得惟妙惟肖?绝对不可能。某些看似出神入化的描写,并不是感知而产生的真知。或许是通过揣摩心理,从而得出了某种类似于感知,这也是可能的,但毕竟是揣摩,而非真正的感知,因而即便是接近真知的作品,阅读人或许也只是一笑了之。
某君想要如此这般,却发现自己感知的太少,更别说是真知,某君或许有点天赋,然而就那么一点天赋也经不住如此这般。某君其实也明白,没有感知便没有真知,而天赋?到头来,某君只能写他身边的事,他所处的环境,当然是人群,社会位置,甚至限定在一定的年龄段。渐渐的某君又发现,即便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似乎也没有再可以好写的了,某君恍惚了。
某君其实用不着恍惚,赶紧去感知,争取有真知,至于天赋?待感知与真知都枯竭的时候,能否还能够发挥作用。然而感知?还有真知?甚至是天赋,还会有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