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許没有严格的定义,如同破落与衰败,或许这也是一类美丽。重返弋江镇或许就是心灵的美丽,即便心情并不复杂,或许是相反。或许有一种纯粹的美,那是有目共睹且公认的美。有一种美则恰恰相反,但并不影响或其是一种另类的美,美的或许并不赏心悦目,亦同样会引起心灵的震撼。
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重返当年的南陵县弋江镇,那是与我当年插队落户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地方。不是去追梦,也不是去寻梦,却因多少个梦里有它。
那跨越青弋江,连接宣城和南陵县的大桥。那喧嚣,人头攒动,和以竹,篾制品为特色的老街。青弋江清澈的江水,岸边忙碌的码头、及那水边浣洗的人们。虽然当年生活有些艰辛,并且已是模糊和残缺的记忆,心中的那份眷念却始终存在。
或许是年龄的缘故,或许是怀旧,或许是始终不能忘怀当年那纯朴和简单生活,或许是对一个特定时期烙印的寻源,或许什么都不是。我觉得应该再回到弋江镇,看一看老街,听一听江水的声音……
当年都是步行到镇上,沿着老街上了江堤,人在桥下,城市的欲望似乎就在眼前。并不鲜见的卡车,卷着扬尘轰轰驰过,都曾激起我们心中那份昂扬且又简单的臆念。喜欢那清澈的,且奔腾不息的江水。又喜欢那喊着号子,肩挑背扛的热闹场面。街面小店粗笨,黝黑的方桌,简陋的长条椅,热气腾腾的小砂锅,满足了食欲,乐此不疲。不规则的石块铺就的路面,当年多少的繁华与喧嚣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恰恰它又经历了衰败。
为弋江镇而来,更为老街而来,但不为老街哭泣,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并成功的让每个记住老街的人还愿意为老街眷念。在老街偶遇一本藉的上海人,还有一对芜湖的老夫妻,他们都是为看老街而来。虽然言语中感到了些许遗憾,共同点是他们又感到了欣慰,并有了些许的满足。老街的存在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他们还有一份老街的情结。如果仍然停留在老街的情结,那附近新的青弋江大桥就不会有,新的街区也不会有。如果舍弃而不仅仅是遗弃或遗忘,或许对今后的人们更是一种财富。
当年下乡插队务农,远离城市,弋江镇就成了我心中的圣地。稍有闲隙便想着去镇上,来去一回便得步行二十余里的路,但这并没有减少去镇上的热情。闲逛在镇上的老街,胡乱品味着老街的风情。或许是农村里的生活过于单调,以至于老街上的商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成了追求快感的一种乐趣。然而,如今我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或语言来形容这只有百十来米的老街呢?遗忘,衰败,没落,惨不忍睹或都不恰当?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经济活动,老街的现状也证明了如此。或许它的经济旺盛期真的已经过去,或许它还有可能继续旺盛。但现实是确实的冷清,衰败,甚至给人无以名状的悲哀。
久远未必因为时光流逝就可以忘却的,但确确实实又是时间在佐证。44年后十月里的一天,濛濛细雨中,凉爽宜人,我终于又见到了始终在梦中出现的青弋江大桥。此时它却以危桥的警示牌,宣告了它的没落和衰败。虽然此前有种种的猜测,却始终不愿它以这样的方式迎接远方的来客。桥下的江水依然,江中的鹅卵石依旧,浣洗女依然,还有修葺后的小码头,唯有那心中的桥虽是屹立,却是潦倒和落魄。
重返弋江镇,如释重负?如愿以偿?或是其它?或许都是。
至少是半个世纪前建造的桥墩,依然托举着大桥,在湍急或许温柔的水流中,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惟一的瞬间。或许没有谁再记忆起什么,或许很快它将彻底的消失,但它毕竟存在过。桥上的人儿或许是匆匆过客,或许是为寻旧而来。潮起潮落,兴衰各异,大桥如此,人生或许更将如此。苍凉之景,或许是一种壮观,凄凉之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