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调

(2022-11-01 11:00:41)
标签:

上调

分类: 原创博文(那年那事)

    关于上调曾闹过一些悲情的想法,每每听说某某上调回城了,离开生产队了等等,心里总是在想上调(吊)了,多可怕。直到见到了文字,才明白自己是被同音字迷惑了。自1968年底连续三批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后的约两年不到的时间,就陆陆续续听说了有知青返城的消息。几乎也是连续三批大规模的返城后,依然有陆陆续续的返城,但是以去学校读书为主,工农兵学员由此诞生。

    冬日里,百无聊赖,阳光且没有风的墙角倒还有些暖意,照例在阳光照耀着的地方,散懒的打发时间。这是七二年底冬日里的一天,大队书记的儿子,绰号"小狗子"跑来叫我,公社通知让我去队部。没加思索,疾步而去。

    大队部里公社的"五七"干事给了我一张某校的招生表格,顿时我愣住了,完全出乎意料,继而欣喜若狂,却又显得若无其事。一句话又让我冷静了下来,"给不给你走,是公社的事,走不走掉,是你自己的事"显然是话中有话。当时大规模招工离开农村的趋势越来越小,获得这样的一张上学的表格应该还是很有份量的,至于哪个环节上导致最终落到我的手上,当时我是个谜。

    钟塘宋村九名下放知青,除了我姐姐没有占用名额自己考取剧团离开,还剩下钱军姐弟和我继续坚守,其余人都分别以招工(上调)的名义离开。有规模的三批连续招工之后,其余都是小范围的,甚至是无声无息的。昌宝的哥哥来过生产队两次,他第二批招工走了。在那之后至少两年的时间内,总是听到有某某上学了,或是上调了,至于理由和途径不得而知。

    并没有迫切的心情,或许也是无奈,也从来没有想到今后会怎么样,日子一天天的过着,照例农活。农村的冬闲是特色,没有挑圩的日子,太阳是最好的伴侣。下乡初期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知青之间的频繁来往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甚至是一种倦怠和猜疑。由于上调,一波平静被打破,谁和谁或许不知觉中就成了竞争的对手。消息闭塞,却又小道消息不断,虽谈不上人心惶惶,却又忧心忡忡。

    县委大院的平房,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过那里。白炽灯,朴素的布置,平和的语言,或许从这里我获得了真相,补差的名额凭什么给我?又凭什么不给我?这里或许就是答案。事后我才知道,某校的招生已接近尾声,但先期有人或许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必须得有人补缺,于是就有了开始时公社“五七”干事的话。

    县医院的体检室里,正规的全面体检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和一位马姓的知青同属此次补差的名额,我们交谈甚欢。或许现在已经无需担心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履行着手续而已。我又得知,一位姓潘的知青,虽然其亲属是长航系统就职,但因某种原因还是成为了淘汰对象,而空出的缺由我填上。

    妈妈疲于奔走,急伤了眼睛,穷尽了焦虑。长航芜湖公司的张姓科长,身披黄色的军棉大衣,在那个寒冷的日子与某校负责招生的王姓主任,长谈了数时,最终确定了我的录取,并被告知第二天去公社拿入学通知书。此时离到校时间很近了,据说先期到校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

    感动绝对是有理由的,很多萍水相逢或初次相识的人,在你人生的感悟上往往会改变你对人生和人性的基本认知。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人性的社会,各色的精彩与可能都会如影随形。时间的变迁或许不能简单的理解如今的诸多现象,但或多或少的有了些许的感慨。人性的熠熠生辉往往是本能的,而非刻意的雕琢与做作。不否认有龌龊的人性人,但或许你恰恰没有遇上,或是巧妙的避开了那样的龌龊。

    人生总是有许多经历,而这些又往往是难忘的。或许这些都是故事,而自己有幸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甚至是主要人物。上调的故事可以写的很长,其中当然不乏精彩。或许还是不想过多的提起,因为,那更多的只应该是深深地记忆。

    大张旗鼓的将所谓的知识青年调离农村,回到城市,回到学校,无法说得清是救赎,还是什么。或许,这都不是一代知青人所能够关心和知晓的。今天,谁也无法说得清当年的上山下乡和自己的现状有什么直接的关联?我们曾经过,是起点,而非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与曾经
后一篇:美丽的神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