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那是被农田和沟渠簇拥着,中国大地上数以千万计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也就是宅群。
广袤的旷野中,那片曾经的宅群,时光倒回到N年前。解放前的深宅大院,与众多的参差不齐的民宅组成了一个宅群。散懒的黄狗蜷卧在屋子的角落,无精打采的时而扬起着尾巴。宅群里非常安静,人们都去了田间。不成林的树荫。狭窄的小巷子。这里远离繁华的都市,却住着些纯朴的人们。
清晨的雾气中,袅袅的炊烟从厚重屋顶的草缝中断断续续的缭绕上升着,飘散。老牛的哞哞声,出工的哨音,村民的嘈杂声,村子醒了。
暮色的朦胧中,还是袅袅的炊烟缭绕着上升,飘散着。夕阳的余辉渐渐的逝去,村口的池塘里光着腚的学生仔也顾不上了害羞,擦洗着自己的身体。村子里些许的冷清或是温馨,小小窗口昏黄的煤油灯摇曳着,熄灭了,村子睡着了。
那是无人说得清年代的宅子(群),青灰色的墙面仅一扇厚重的木门,高高的墙体总有一种庄严。宅子当年的主人已经无从知晓,但凭着宅内那雕梁画栋的精湛,大片青条石铺就的直指蓝天的天井,别具一格的庭院布置,曲折的回廊连接着那间间精致的小屋,可以巧妙的还原当年宅子里的奢华与人气。无疑这一定是个大户人家的宅子,现在至于年份的追溯或许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这是近代农村特有的房屋结构,黄泥垒起的厚实墙体,朝南的一面开着极小的窗户可能仅仅只是为了透气,屋顶则是稻草铺就,遮风挡雨,据说这样的屋子冬暖夏凉。进入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是卧室,再向内去,则是厨房或是猪厩。泥土垒起的大灶,灶台面及烟囱上画着粗糙的图画。无论家里人口的多少,灶面上均支着两口铁锅。砖砌的烟道穿越屋顶通向蓝天。敞着的炉灶口的炉膛里红色的火焰随着烟囱的通风呼呼的抽动着。当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或许正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