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二十九)
(2022-07-06 05:47:43)
标签:
心理学笔记(二十九) |
分类: 原创博文(杂文随感) |
不想将美好的生命与遭罪联系在一起,却又不得不。当然不是想漠视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美好,即便还是强调生命与遭罪一定是有某种至今人类都无法知晓的秘密,甚至永远都无法知晓的真相。
生命来到世间,首先是中了幸运签,因为有多少生命没有幸运来到这个世界。如果说生命是为了遭罪来到这个世界,或许又是耸人听闻,然而不幸的是又确实如此。遭罪和幸运比较起来各有千秋,幸运或许稍占上风。
如果是说“痛并快乐着”,遭罪或许就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遭罪了。理解为生命不是遭罪,甚至是乐在其中,生命的过程就应该是璀璨夺目。
生命首先对应的就是生命的消亡,来的路与去的路都很坎坷,悲情的应该还是去的路。呵护与呵斥对生命而言都是遭罪,呵护与呵斥都是重重的压力,生命能否承受得了?生命在遭罪。呵护与呵斥都是爱?但一定是被寄予厚望,然而厚望未必一定会被寄予。呵斥仅仅只是呵斥了,被呵斥的生命在什么情况下尤为悲情?至少悲情也是遭罪。生命享受生命乐趣是否也是遭罪的产物?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吃苦又是什么?不言而喻。
肉体与精神的遭罪是生命遭罪的全部,生命的遭罪来自同样是生命的生命,又来自除生命之外的任何可能的遭罪。例如极端的气候,极端的外部环境,还有不为生命所能预料之中的各类令生命遭罪的因素。例如疾病,瘟疫,战争,以及饥饿等,不胜枚举。对肉体的遭罪,与对精神的遭罪几乎是同出一辙。精神遭罪几乎可以就是肉体遭罪,有时却是有过之而不及。
生命或许就是因为遭罪才降临到这个世界?遭罪是生命来到这个星球的先决条件?那么遭罪就要分门别类了。习以为常的遭罪或许就算不上是遭罪,而真正的遭罪或许是因为生命的前世?还是为了生命的后生代?遭罪没有说明,也无法知晓。
生命最最不堪忍受的遭罪,或许就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亲眼目睹着至亲的亲人(生命)一个个的消失。甚至是一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下,担心着随时可能是谁(亲人)离世。试想想那样的场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居然是一个个相继离世,而仍然活着的生命或许更是遭罪。
生命等于遭罪?显然不是。作为幸运儿首先就不在遭罪的范畴。生命(人)并不认为遭罪是人生的主题,或至少并不完全认为遭受了磨难就是遭罪。生命自行了断生命,或许才是真正的以为生命就是遭罪,但这类现象毕竟是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赞成生命即遭罪的想法,却又似乎是无处不在的遭罪,生命美妙又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