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十九)
(2022-06-26 06:49:37)
标签:
心理学笔记(十九) |
分类: 原创博文(杂文随感) |
善良的人们总说会说,“动机是好的,愿望也是好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针对某些特定的现象善良的人或许只能这么说了,任何其它的选项或许都不妥当。
或许这是一种姑息,虽然并不是想要姑息,显然这类的情形并不少见。或许人们并不赞同某些特定的行为,甚至是反感,难道又因此被闹得沸沸扬扬,或许是最终自己落了个不愉快?
身边的事,周边的事,世界的事,事事都是尽人意?不尽人意的或许不少。不尽人意的事有人在做,甚至是乐此不疲的在做,究竟是为什么?总之是一定有道理,而且是有明明白白的道理,足以令人深信不疑的道理,至少做这些事的人是这么认为。或许这些人也知道这一切未必都获得认可,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并不影响“愿望是好的”的继续,于是就有了姑息。
姑息未必不妥,但也未必是良策,之所以选择姑息,或许是没有能力去阻止不尽人意的事,或许仅仅是不尽人意,而并非非常的不尽人意。人们姑息了不尽人意,至少是关注了不尽人意,而且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比不关注,乃至关注了不明确态度的现象或许要好很多。没明确并不等于没有态度,而一旦明确态度却不是姑息,或许比姑息更糟糕。
姑息也是中庸之道,不想解释为何是中庸之道,或为什么要中庸之道。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人选择了中庸之道,这世界即便有风浪,也是小凤小浪,甚至是和风细雨。然而相反的是如果绝大部分的人不选择中庸之道,这世界或许就是大风大浪了。
选择姑息,选择中庸之道。但愿这世界多一些“愿望是好的”,多些尽人意,少一点不尽人意。
文中在是否选用“姑息”一词颇有些纠结,选用“包容”或“理解”是否会更好?尽管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