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花静静的绽放……
——《垂直与平行》磨课总结
(作者系临沂23中朱艳艳老师)
磨课已经接近尾声,研修平台上又出现“不想说再见”的惋惜,回想我们近4周的磨课,经过专家的引领、团队的坚守、自我的反思,感觉情感上群组成员更融洽了,态度上工作更认真了,专业引领上每个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
一、目标引领——为磨课的成功确立方向。
“对于在大海中没有航向的船来说,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在磨课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个人研修目标、团队研修目标、教学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目标等。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前进的方向。经过全体成员的集思广益、不断研讨,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1、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可以相交现象的理解。
目标的确立让我们的磨课进入了一个群策群力、齐头并进、共同打磨的磨课群体。
二、理念先行——为磨课的成功保驾护航
理念决定行动,思维决定高度。研修初期我们就确定了我们的主要研修理念,在历时4周的实践中得以充分的落实和展现。
1.聚焦想象 ——空间观念在学生的“想象”中“拔节”
具体的实物如何上升、抽象到思维层面上的空间图形?这是老师们在教学中非常困惑的问题。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聚焦想象,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让图形脱离实际物体这个载体,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一个新的表象,并且让学生把他们的想象用学生最原始的语言、或图画等形式表征出来,就能充分的挖掘孩子深层次的潜力,让空间观念的建立在学生的“想象”中“拔节”。
于是在《垂直与平行》磨课过程中,我们将创设想象情境,引领学生在想象中初步探究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然后再采取操作中再探:让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如此以来,学生就把想象和实物有机对接,较好的诠释的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存在。
2.重视操作——在学生的“指尖”上“舞蹈”
“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华盛顿图书馆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作能够引领学生更深入的探究知识的内涵,更全面的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因此,在《垂直与平行》一课的磨课中,我们充分加强动手操作:比如让学生在画出想象的两条直线的关系后,让学生分类的环节,引领学生不断的打破原来的分类依据,在探寻更好的分类方法;在摆小棒环节,以发展平行和垂直的延伸等,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操作中释疑解惑,让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指尖”上“舞蹈”。
3.思辨激趣——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听到拔节的声音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经过辩论可以加强对只是的理解,提高主动发现问题的敏捷性,点燃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磨课中,我们根据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案例预设,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应答现状,引领学生巧开辩境,恰如其分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能在争辩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能言善辩中增强探索的体验。
4.生活拓展——引领学生天高任鸟飞
学生身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社会上丰厚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为了巩固教学的效果,也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更丰厚的生活土壤中提升对教学的认知,提升学生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愉悦,教师要设计一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的情境、问题。
比如:教师提出:“你能从我们的教室里发现垂直与平行的例子吗?”、“我们看看运动场上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等引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同时设立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来达标练习卡,并添加指导实践的拓展作业。
一路走来,我们这个群组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团队。在磨课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我们用心的解读着《垂直与平行》,我们虽只是远程研修大军中的沧海一粟,但花静静的开放,我们闻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