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位于淮南市三和乡徐洼村。
2009年1月28日,再次来到淮南考察当地古迹遗存。根据《长丰县志》记载,武王墩位于长丰三和乡徐洼村。这里最早属于寿县,1964年组建长丰县,被划归长丰县,现在又划归淮南市了。从淮南市出发,沿G206一直向南,就可以到三和乡。乡级行政单位在路边都有一块蓝色的牌子,看到三和乡的蓝色牌子后,就要慢点开了。向路的右侧,也就是西侧,寻找,在路边房子最多,繁华的乡中心,可以看到一条小路,右转下去,沿着这条只有3、4米宽的村级小路,行驶大约3.2公里(根据车上的里程表),可以看到路的右手边有一大土堆,这就是武王墩。有一条土路,车子开了500米左右,路况太差,只好停在路边。步行过去,大约6、700米,就到了武王墩的近前。
武王墩,据《长丰县志》记载:“位于三和乡徐洼村。面积为南北80X73米=5840平方米,高16米,大冢巍巍。墓曾被盗,出土过零星铜器,墓脚下发现过车马坑,至今未发掘。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志没有记载这是何人之墓,又为何被称为武王墩?
曾有人认为是楚考烈王墓,据《寿县志》:楚考烈王墓在安徽寿县茶庵镇碾桥村红郢西。所以与楚考烈王无关。此墓在各种古代方志史料中都查不到,一度让我很迷惑。后来在《安徽省志·文物志》中查到一些资料:武王墩,又名五王墩。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墓的年代和墓主,由于没有进行发掘,目前尚不能定论,有待今后科学发掘与考证。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墓脚下发现过车马坑,出土过零星铜器,专家疑为周代遗物。
武王墩的墓主与周武王无关,至于何人,尚无结论。http://www.meng-tang.com/%E5%9B%BE%E7%89%87%E5%BA%93/2009%E5%B9%B41%E6%9C%88%E6%B7%AE%E5%8D%97%E8%AE%BF%E5%8F%A4/DSC00790.JPG
武王墩,右侧白色的是保护碑,前面是农田,墓脚下是坟包
http://www.meng-tang.com/%E5%9B%BE%E7%89%87%E5%BA%93/2009%E5%B9%B41%E6%9C%88%E6%B7%AE%E5%8D%97%E8%AE%BF%E5%8F%A4/DSC00791.JPG
保护碑
走到墓前,可以看到墓的两侧有两个保护石碑,都是长丰县政府所立,墓的顶端可以看到有几个坑,其中一个里面插着一跟角铁,估计是盗墓贼或者考古人员探测所为。
http://www.meng-tang.com/%E5%9B%BE%E7%89%87%E5%BA%93/2009%E5%B9%B41%E6%9C%88%E6%B7%AE%E5%8D%97%E8%AE%BF%E5%8F%A4/DSC00792.JPG
可以看到两个坑吗?
http://www.meng-tang.com/%E5%9B%BE%E7%89%87%E5%BA%93/2009%E5%B9%B41%E6%9C%88%E6%B7%AE%E5%8D%97%E8%AE%BF%E5%8F%A4/DSC00793.JPG
由南向北拍摄,墓北侧缺一块,或许就是车马坑的所在
http://www.meng-tang.com/%E5%9B%BE%E7%89%87%E5%BA%93/2009%E5%B9%B41%E6%9C%88%E6%B7%AE%E5%8D%97%E8%AE%BF%E5%8F%A4/DSC00794.JPG
早期的保护碑,颜色已经脱落
墓顶测量的经纬度:N32°35'10.95”,E116°56'37.25”(我用的GPS测量的经纬度与GOOGLE
EARTH有大约20米的误差,不知道是哪一个准确)。
1981年9月,武王墩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考察时间:2009年1月28日
寻访指数:☆☆☆☆★
观赏指数:☆☆☆☆★
文物价值:☆☆★★★
访问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