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寺塔
(2012-11-17 16:13:30)
标签:
杂谈 |
南安寺塔
多次到蔚县出差,都是远距离观察南安寺塔,因为它坐落在蔚州镇城南门内西侧六街居民区中。朋友介绍说:南安寺塔是一座八面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
佛家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佛家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佛塔的层级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可见在佛教中修造七级佛塔是有很大功德的,蔚县南安寺塔是十三级,也算得上是顶级佛塔,说明南安寺想当年香火旺盛。按照佛家分类: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所以说南安寺塔中必有佛家大德之舍利或者重要经文法物。
近日闲暇再到蔚州古镇,近距离亲近了这座千年佛塔。
走到佛塔下给你的感觉是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塔周古朴的石条彰显古人对质量的追求,整体看虽历经风雨沧桑,仍不失浑然一体清秀挺拔的艺术效果。
南安寺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共高28米。塔基由石条砌成须弥座,高3.6米。上面是八角形塔座,高4米,砖仿木结构。基部用叠涩砌筑的方法,七层收缩。塔座东西南北四面正中浮雕出四个兽头,另四面雕刻篆字福禄。上面是仿木砖檐,檐上雕砌三圈仰莲瓣。塔身坐于莲花瓣中,宛若被莲花托起,十分挺拔壮观。塔身第一层较高,八角设浮塔柱。东西南北四面做成砖券拱形的假隔扇门,门券上浮雕二龙戏珠。另外四面雕饰成花棂盲窗。窗上放置横切额,额下垂如意云头,额上施斗拱,斗拱上托密檐塔身十三层,高16.4米。塔身各层出叠涩檐,布瓦收顶,不设门窗。每层东西南北四面中间各镶嵌一面铜镜,阳光照耀,金光闪闪。塔檐逐层次递入收,骤变低矮,高度面阔亦渐缩小,而且越往上收缩越急,各层檐紧密相接,使塔的外形轮廓呈现卷刹形状,与塔刹呼应。每层挑檐翼角下都悬挂铁铎,微风佛来,铎声叮咚,清脆悦耳,形成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塔刹为铁铸,高4米,由砖雕仰莲花瓣承托,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宝盖组成。抬眼望去十分挺拔,有直冲霄汉之势。
从古至今咏塔的诗文很多,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方外倚栏杆”、“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海航”,明永乐皇帝朱载育的“赞宇弘开壮帝都,碧天空起玉浮图”,以及佛门大德的“古塔云中影,佛寺夜半钟”、“谁建浮图礼大千,灵光遥与白云连” 、“望尽人间多少事,身在大千几沧桑”。这些优美的诗句让人感慨万千,但南安寺塔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
据《蔚州志》记载:南安寺曾是燕赵名寺,历史悠久。南安寺塔以寺取名,相传创建于汉代,疑为北魏所建。塔位于寺院中央,供人参拜,北魏至辽代该寺香火旺盛。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建蔚州城时,南安寺已具有规模。所以,蔚县历来有“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的传说。明洪武初年(1368年),指挥使官周房拆建蔚州城时,因塔院规模宏大,新建南城墙、护城河正从寺院中穿过,遂废其寺而存其塔。
南安寺塔现在是蔚县著名的文物景观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是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发生了一起重大盗掘案件,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派员赶赴现场督办。
浙江人郑海蛟、山东文物贩子王振东先后组织多人,于2010年1月、3月、7月、11月、12月在南安寺塔旁边不远的出租屋内挖洞盗窃,盗走金佛、舍利金塔、舍利银塔、舍利铜塔、彩绘木塔、瓷器等文物132件,给南安寺塔结构稳固造成严重破坏。
盗贼虽然每天在挖洞前烧香拜佛,但最终没有逃脱被抓的命运。他们那里知道佛祖怎么会保佑盗窃舍利的人呢,其实在僧侣眼中他们比盗墓贼罪加一等。这真是又一因果报应的典型案例,不知塔中舍利去向何方?
这一案件也折射出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疏于管理,对1999年的被盗教训置若罔闻,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导致佛塔再次被盗。但愿当地政府发点善心拨点专款保护一下佛塔的安全,不要让盗贼钻了防护不严的空子,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南安寺塔遭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加载中…